香港本土意識的興起,與中共一連串殖民政策密不可分。清拆皇后碼頭、強推普教中、縱容走私水貨客、呼籲土生土長青年北上發展......凡此種種,俱令港人產生「家園正被瓦解」的覺悟,繼而對中共極度厭惡
(甚至痛恨),並希望盡一己之力挽救危城於不墮,建立一個真正由人民自主的政府。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提出「本土、民主、反共」三大綱領,年輕學者方志恒主張「當下香港人必須建構論述,重認我城的自治傳統......在『天朝中國』下力爭我城應有的自治權」,這些皆可被視為本土意識的核心內容。
然而,「財爺」曾俊華在 12 月 27 日發表的網誌<喇沙與我>中談論本土意識說:
每當我置身舊生圈子,無論是叫口號或者唱校歌,都令我覺得喇沙仔對學校那股近乎狂熱的歸屬感,和近年流行的所謂「本土」意識有着不少共通之處,兩者都是對本身的身份、傳統和文化,有着強烈的感情和自豪感,這種情感,大至國家民族,小至一間學校,都會存在......我相信這一種感情和自豪感,同時存在於所有香港人之中......
對於「反共」、「港中區隔」隻字不提。本土意識淪為一種對香港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性質同於對就讀學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如此理解之下,難怪青年民建聯也聲稱要在立場上「諗得再本土啲」。
他又說:
我們對香港深厚的情感,同樣可以團結成一股正面、具建設性的力量,推動香港變得更好,讓香港整體都能夠得益,而絕對不止於一種封閉式的、消極的、甚至是具破壞性的保護主義。
此變相批評現今的本土意識表現為「一種封閉式的、消極的、甚至是具破壞性的保護主義」。
可是,敢問「財爺」,為什麼本土意識會與保護主義掛勾?「封閉式的、消極的、具破壞性的」又如何界定?
說到底,「財爺」依然無視中共殖民,覺得香港年青一代是害怕競爭,拿「捍衛本土」作護身符,加上踢篋、惹得小朋友哭泣,表現還不夠消極、具破壞性?一貫「離地中產」口吻,這是他最大的致命傷。
「財爺」所說的本土意識不是真正的本土意識,忠實的本土派支持者很容易就可以分別出來。他的話更多是說給以下三類人士聽:
(1) 傾向支持本土理念,但不太了解箇中內容的人;
(2) 泛民、建制的支持者;
(3) 中共,
旨在:
(a) 增加自己的民望,為日後參選特首締造有利條件;
(b) 將「本土」進一步普及,令現時的本土派被標籤成本土意識的「不健康體現」,再而被邊緣化;
(c) 勸導中共不必以強硬手段打壓本土意識的興起,以免殺錯良民,激起更大的民憤。
基於 (1)、(2) 類人士佔香港整體人口的大多數,「財爺」的盤算,可謂既能成一己之私,又能成中共之私!
只可惜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樊鵬昨天 (12 月 28 日)
在《環球時報》撰有<警惕香港「新本土主義」>一文,配合習近平早前說「『一國兩制』的實踐出現了一些新情況」、689 近日呼籲商界不要捐錢給大學
(大學乃本土意識最澎湃的地方),「財爺」的努力,只怕賠了夫人又折兵,不被中共算賬已是萬幸。
不過,可以肯定一點,由「財爺」大談本土,到中共連番打壓,香港的本土意識確實漸成氣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