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宗駕崩當晚,宮中發生了另一件重要大事:張皇后被殺。
張皇后一直深得肅宗的寵愛。
(至德二載,公元七五七年,十二月) 以張良娣為淑妃。(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三月) 戊寅,立張淑妃為皇后。(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她因而獲得宦官李輔國的巴結,「橫於禁中,干豫政事」,樹立黨羽,有中宗皇后韋氏的影子。
(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
二月,壬子,月食,既。先是百官請加皇后尊號曰「輔聖」,上以問中書舍人李揆,對曰:「自古皇后無尊號,惟韋后有之,豈足為法!」上驚曰:「庸人幾誤我!」會月食,事遂寢。后與李輔國相表裡,橫於禁中,干豫政事,請託無窮,上頗不悅,而無如之何。(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可是,隨著長子興王佋早死,次子定王侗年幼,無法奪得太子之位,張皇后日漸憂慮將來失去背後的靠山。她因此改變過往對李豫的敵視,轉為防範、打擊李輔國。
(上元元年,公元七六零年,六月)
甲申,興王佋薨。佋,張后長子也,幼曰定王侗。張后以故數欲危太子,太子常以恭遜取容。會佋薨,侗尚幼,太子位遂定。(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初,張后與李輔國相表裏,專權用事,晚年,更有隙。(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
公元七六二年,肅宗病重。張皇后乘機向太子李豫示好,揭發李輔國的種種惡行,並勸籲李豫盡早誅除李輔國。
內射生使三原程元振黨於輔國。上疾篤,后召太子謂曰:「李輔國久典禁兵,制敕皆從之出,擅逼遷聖皇,其罪甚大,所忌者吾與太子。今主上彌留,輔國陰與程元振謀作亂,不可不誅。」(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
可惜李豫未有聽從。
太子泣曰:「陛下疾甚危,二人皆陛下勳舊之臣,一旦不告而誅之,必致震驚,恐不能堪也。」后曰:「然則太子姑歸,吾更徐思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
張皇后見太子仁弱,其於是聯合越王係
(初時封「趙王」),「選宦官有勇力者二百餘人」,協助誅除李輔國。不料,張皇后的部署為宦官程元振所發現,元振乃輔國之爪牙,輔國由是「伏兵於陵霄門」,並向太子李豫誣告張皇后,指張皇后意圖對他不利。
太子出,后召越王係謂曰:「太子仁弱,不能誅賊臣,汝能之乎?」對曰:「能。」係乃命內謁者監段恆俊選宦官有勇力者二百餘人,授甲於長生殿後。乙丑,后以上命召太子。元振知其謀,密告輔國,伏兵於陵霄門以俟之。太子至,以難告。(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
甲戌,徙趙王係為越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張皇后、越王係等人最後被李輔國殺害,與肅宗共赴黃泉。
太子曰:「必無是事,主上疾亟召我,我豈可畏死而不赴乎!」元振曰:「社稷事大,太子必不可入。」乃以兵送太子於飛龍廐,且以甲卒守之。是夜,輔國、元振勒兵三殿,收捕越王係、段恆俊及知內侍省事朱光輝等百餘人,繫之。以太子之命遷后於別殿。時上在長生殿,使者逼后下殿,並左右數十人幽於後宮,宦官宮人皆驚駭逃散。丁卯,上崩。輔國等殺后並係及兗王僴。(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
張皇后之所以由「勾結李輔國」轉變為「誅除李輔國」,箇中原因在於:她希望修補和太子李豫的關係,以延續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保存自己已有的地位。這多少反映女性在中國政壇上無獨立的地位,需要依附當權的男性以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