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十二、圍攻太原:李光弼、史思明鬥智

安史叛軍在史思明領導下,功勢銳不可當。河間、景城、平原、清河、博平等地,先後淪陷,顏真卿敗走河南。

(至德元載,公元七五六年,十月) 尹子奇圍河間,四十餘日不下,史思明引兵會之。顏真卿遣其將和琳將萬二千人救河間,思明逆擊,擒之,遂陷河間;執李奐送洛陽,殺之。又陷景城,太守李暐赴湛水死。思明使兩騎齎尺書以招樂安,樂安即時舉郡降。又使其將康沒野坡將先鋒攻平原,兵未至,顏真卿知力不敵,壬寅,棄郡渡河南走。思明即以平原兵攻清河、博平,皆陷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河北諸郡,至此再度落入安史叛軍手中。唐室於河北的抵抗,宣告失敗。

祿山初以卒三千人授思明,使定河北,至是,河北皆下之,郡置防兵三千,雜以胡兵鎮之;思明還博陵。(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信都不久又被史思明取得,安史叛軍聲勢大振。

思明引兵圍烏承恩於信都,承恩降,親導思明入城,交兵馬、倉庫,馬三千匹、兵萬人。思明送承恩詣洛陽,祿山復其官爵。(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惟唐室此時已經得到回紇兵支援,尹子奇等人因而無法把攻勢延伸至江、淮地區。

尹子奇將五千騎度河,略北海,欲南取江、淮。會回紇可汗遣其臣葛邏支將兵入援,先以二千騎奄至范陽城下,子奇聞之,遽引兵歸。(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江、淮地區乃唐室的經濟命脈所在,物資匯聚之地。其未被戰火波及,這對日後唐室能夠延祚百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至德元載 (公元七五六年) 十一月,回紇的援兵與郭子儀的軍隊會合,壯大了唐軍的力量。

十一月,戊午,回紇至帶汗谷,與郭子儀軍合。(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唐軍旋即大破「同羅及叛胡」於「榆林河北」,「斬首三萬,捕虜一萬」,河曲恢復安定。

辛酉,與同羅及叛胡戰於榆林河北,大破之,斬首三萬,捕虜一萬,河曲皆平。子儀還軍洛交。(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適逢于闐王勝聽聞安祿山造反,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入援,唐室逐漸走出困境。

(至德元載,公元七五六年,十二月) 于闐王勝聞安祿山反,命其弟曜攝國事,自將兵五千入援。上嘉之,拜特進,兼殿中監。(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安史叛軍於是決定兵分多路 (所謂「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太行,高秀巖自大同,牛廷介自范陽,引兵共十萬」),進犯河東軍事重鎮:太原,以奪取戰事的主導權。事在至德二載 (公元七五七年) 正月。

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太行,高秀巖自大同,牛廷介自范陽,引兵共十萬,寇太原。(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是時,李光弼麾下精兵盡赴朔方,太原兵力薄弱。

李光弼麾下精兵皆赴朔方,餘團練烏合之眾不滿萬人。(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史思明以為「太原指掌可取」。他卻沒有想到太原城「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乃李光弼賴以致勝的主要憑藉。

思明以為太原指掌可取,既得之,當遂長驅取朔方、河、隴。太原諸將皆懼,議修城以待之,光弼曰:「太原城週四十里,賊垂至而興役,是未見敵先自困也。」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李光弼率領士卒吏民加快建設防禦工事,提升太原的防守能力。其又「作墼數十萬」,於叛軍攻城時「用之增壘於內,壞輒補之」。

乃帥士卒及民於城外鑿壕以自固。作墼數十萬,眾莫知所用;及賊攻城於外,光弼用之增壘於內,壞輒補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太原不易被攻陷,史思明於是派人至山東拿取攻城器具。不料途中被慕容溢、張奉璋襲擊,未能成功。

思明使人取攻具於山東,以胡兵三千衛送之,至廣陽,別將慕容溢、張奉璋邀擊,盡殺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史思明久攻太原不下,其最後只好改採「游擊戰術」,「選驍銳為遊兵」,化整為零。

思明圍太原,月餘不下,乃選驍銳為遊兵,戒之曰:「我攻其北則汝潛趣其南,攻東則趣西,有隙則乘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慶幸的是,光弼軍令嚴整,「警邏未嘗少懈」,思明始終不得要領。

而光弼軍令嚴整,雖寇所不至,警邏未嘗少懈,賊不得入。(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光弼又用人唯才,想盡一切方法以堅守太原,包括:

一、 令人挖地道,再遣人從地道中曳叛軍士卒之足而入,斬殺之。

二、 挖地道貫穿叛軍的梯沖、土山,叛軍一旦迫近太原城,即使之墮陷。

三、 利用石砲還擊,「一發輒斃二十餘人」。

自此,太原「圍守益固」。

光弼購募軍中,苟有小技,皆取之,隨能使之,人盡其用,得安邊軍錢工三,善穿地道。賊於城下仰而侮詈,光弼遣人從地道中曳其足而入,臨城斬之。自是賊行皆視地。賊為梯沖、土山以攻城,光弼為地道以迎之,近城輒陷。賊初逼城急,光弼作大砲,飛巨石,一發輒斃二十餘人,賊死者什二三,乃退營於數十步外,圍守益固。(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太原城的「固若金湯」,可與日本戰國時期豐臣秀吉下令建造的大坂城相比擬。

一八五三年,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來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直到秀吉離世之前,大坂城仍持續不斷地建設二丸及三丸等,以及多重護城河、運河等防禦設施。直至「大坂夏之陣」時,大坂城才被德川家康的軍隊攻破、焚燬 (這和淀夫人被德川家康所欺,自毀所有大坂城的防禦設施有關)。

言歸正傳。李光弼又假裝「刻日出降」,使叛軍疏於戒備,再而令人挖地道貫穿敵營,使得敵營的土質鬆軟,下陷。叛軍「死者千餘人」,一片驚亂。唐軍乘時而出,俘斬叛軍以萬計。

光弼遣人詐與賊約,刻日出降;賊喜,不為備。光弼使穿地道周賊營中,搘之以木。至期,光弼勒兵在城上,遣裨將將數千人出,如降狀,賊皆屬目。俄而營中地陷,死者千餘人,賊眾驚亂,官軍鼓噪乘之,俘斬萬計。(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剛好安祿山被殺的消息傳至,安慶緒要求史思明歸守范陽,只留蔡希德等圍太原。太原兵圍稍解。

會安祿山死,慶緒使思明歸守范陽,留蔡希德等圍太原。(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二月,光弼率領敢死隊出擊蔡希德,大破之,斬首七萬餘級。希德遁去。

李光弼將敢死士出擊蔡希德,大破之,斬首七萬餘級;希德遁去。(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太原之戰,卒由唐軍取得勝利。這全賴李光弼智謀出眾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史思明返歸范陽後,「擁強兵,據富資,益驕橫,浸不用慶緒之命」。其心生叛逆之意,顯而易見。

安慶緒以史思明為范陽節度使,兼領恆陽軍事,封媯川王......先是安祿山得兩京珍貨,悉輸范陽。思明擁強兵,據富資,益驕橫,浸不用慶緒之命;慶緒不能制。(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同一時間,郭子儀利用投降安史叛軍的唐室官員為內應,奪回河東,趕走崔乾祐。

(至德二載,公元七五七年,正月) 郭子儀以河東居兩京之間,得河東則兩京可圖。時賊將崔乾祐守河東,丁丑,子儀潛遣人入河東,與唐官陷賊者謀,俟官軍至,為內應。(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至德二載,公元七五七年,二月) 郭子儀自洛交引兵趣河東,分兵取馮翊。己丑夜,河東司戶韓旻等翻河東城迎官軍,殺賊近千人。崔乾祐踰城得免,發城北兵攻城,且拒官軍,子儀擊破之。乾祐走,子儀追擊之,斬首四千級,捕虜五千人。乾祐至安邑,安邑人開門納之,半入,閉門擊之,盡殪。乾祐未入,自白逕嶺亡去。遂平河東。(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

勝利的曙光,似乎已慢慢照射至唐室的一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