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五十、道德人格之例示:封常清與高仙芝

關於高仙芝征西成功的事跡,我們過去已經講過。

天寶六載 (公元七四七年) 十二月,玄宗以高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換言之,夫蒙靈詧原來的位置,為高仙芝所取代。

十二月,己巳,上以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靈詧失去了過去一直享有的地位,心中早已惴惴不安。適逢玄宗徵召自己入朝,靈詧由是大為恐懼。

徵靈詧入朝,靈詧大懼。(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儘管仙芝於宮中對自己的態度依然恭敬,所謂「趨走如故」,靈詧內心仍然充滿恐懼,越發不安。

仙芝見靈詧,趨走如故,靈詧益懼。(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靈詧內心之所以不安,蓋因他以為高仙芝已向玄宗進讒誣害自己。他卻始終未有料到:高仙芝由始至終未立歹心,為人寬厚、重情。

靈詧觀人不密,致使心中徒增煩擾。然觀人不密者不只他一人,尚有程千里、畢思琛、王滔。

副都護京兆程千里、押牙畢思琛及行官王滔等,皆平日構仙芝於靈詧者也,仙芝面責千里、思琛曰:「公面雖男子,心如婦人,何也?」又捽滔等,欲笞之,既而皆釋之,謂曰:「吾素所恨於汝者,欲不言,恐汝懷憂;今既言之,則無事矣。」軍中乃安。(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由仙芝痛斥三人「公面雖男子,心如婦人」、欲笞王滔卻又收住,可見仙芝胸襟廣闊,不計前嫌。這是道德人格的展現,也是天寶中葉難能可貴之「清泉」。

說到這裡,有一個人物需要交代,這人物就是:封常清。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 (今山西臨猗縣)。有關他的少年身世、外型,《通鑑》記曰:

猗氏人封常清,少孤貧,細瘦纇目,一足偏短。(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當高仙芝尚為「都知兵馬使」的時候,封常清曾請求加入高仙芝門下,不果。後來,封常清「日候仙芝出入,不離其門,凡數十日」,仙芝見他誠意十足,堅持而不放棄,遂許其留下。

初,仙芝為都知兵馬使,猗氏人封常清,少孤貧,細瘦纇目,一足偏短,求為仙芝傔,不納。常清日候仙芝出入,不離其門,凡數十日,仙芝不得已留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當時,正值東北之奚人反叛,夫蒙靈詧差使仙芝追擊奚人,仙芝大獲全勝,「斬獲略盡」。

會達奚部叛走,夫蒙靈察使仙芝追之,斬獲略盡。(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事後,常清暗中為仙芝撰寫告捷文書。仙芝一看,發現書中內容竟盡道自己的心事,大為驚訝。自此以後,常清漸為仙芝所關注。

常清私作捷書以示仙芝,皆仙芝心所欲言者,由是一府奇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高仙芝升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後,封常清以其優秀的文書才華,署任判官。仙芝領兵出征,常清經常為留後。

仙芝為節度使,卽署常清判官;仙芝出征,常為留後。(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一視同仁、絕不徇私枉法,這些皆是封常清的優點。由他杖打「仙芝乳母子鄭德詮」一事可以反映一二。

仙芝為節度使,即署常清判官;仙芝出征,常為留後。仙芝乳母子鄭德詮為郎將,仙芝遇之如兄弟,使典家事,威行軍中。常清嘗出,德詮走馬自後突之而過。常清至使院,使召德詮,每過一門,輒闔之,既至,常清離度謂曰:「常清本出寒微,郎將所知。今日中丞命為留後,郎將何得於眾中相陵突!」因叱之曰:「郎將須暫死以肅軍政!」遂杖之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於門外叫哭救之,不及,因以狀白仙芝。仙芝覽之,驚曰:「已死邪?」及見常清,遂不復言,常清亦不之謝。軍中畏之惕息。(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又仙芝未有怨責常清之所為,這亦顯示仙芝的公正不阿。

總言之,封常清、高仙芝同為有道德心胸的人。惜乎大難不久將至,二人終逃不掉歷史厄運之蹂躪、摧殘。想念及此,不禁令人掩卷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