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自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國勢日走下坡。代宗元年,安史亂雖被平定,但換來的是安史降將之據地稱雄,不聽中央號令。盧龍、成德、魏博三鎮更是長期不聽中央號令,史書稱他們為「河北三鎮」,又稱「河朔藩鎮」。
「河北三鎮」各自為政,截留賦貢,以致中央財政短絀。「安史之亂」以後,戶籍散失,均田、租庸調制更是無法施行。雖然唐德宗年間楊炎曾提出「兩稅法」,以圖補偏救弊。可是,人民只有繳稅的責任,政府卻不再「為民制產」,保障人民生活,此多少加重人民的經濟負擔。人民生活困苦,所繳稅收亦必有限。長此而往,受損的仍是國家的經濟基礎。
又中央內部宦官掌控神策軍
(即中央禁軍),可以干預皇帝的廢立。外朝方面,新晉士大夫與舊有的山東士族官員鬥爭激烈,互相傾軋。政治日趨腐敗,可謂是不難預料的結果。
由於人民經濟壓力大,而政府卻無力施以援手,加上天災連年,終令一連串民變事件爆發。事實上,早在黃巢起事前,王仙芝等人已經發動民變以求出路。仙芝失敗,其餘眾歸附黃巢。「黃巢之亂」可說是唐末最大規模的一次民變。
唐室自「安史之亂」後已徹底失去可以調用的中央軍隊。其主要依賴藩鎮之兵力以平亂、穩定局面。因此,「黃巢之亂」爆發後,唐室只好借用當時由李克用率領之沙陀騎兵平亂。李克用,沙陀人。其因助唐平定黃巢有功,被賜姓李,以太原為根據地,被封為晉王。日後之後唐政權,即源出李克用。
然而,除了李克用外,有一朱溫,亦因協助平定「黃巢之亂」,被封為宣武節度使,以河南為根據地,稱為梁王。朱溫,原為黃巢之部將,後因投降唐朝,被唐室用以討平黃巢。憑藉軍功,朱溫漸受重視,其更被賜名「全忠」,以黃河為界,與李克用隔河並立
(克用據守河東,而全忠據守河南)。
這時候,「河北三鎮」早已被黃巢摧毀,中原至此由河東、宣武兩鎮平分秋色。唐室名號雖存,但其實質卻早已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