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五、中宗的政治取態

在過去兩章,我們已經講過,中宗一方面著力重建李唐宗室之力量,一方面仍對諸武加以重用。至於「五王」,由於中宗不滿他們排斥武氏的立場,其於是削弱他們的政治實權。

有人或問:中宗何以要容許諸武在朝呢?這可能和他孝敬武則天有關。《通鑑》有以下一條:

五月,壬午,遷周廟七主於西京崇尊廟。制:「武氏三代諱,奏事者皆不得犯。」(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其本打算極力維護諸武的地位。中宗復位後,武則天只是移居上陽宮休養,其並未離開人世。加上中宗為人仁孝,其於是繼續容許武氏子姪在朝,而不將之趕盡殺絕。

但是,中宗並未一面倒的支持武氏子姪。這由他重用韋安石、魏元忠、李湛、趙承恩、楊元琰等人可見。

以韋安石兼檢校中書令,魏元忠兼檢校侍中,又以李湛為右散騎常侍,趙承恩為光祿卿,楊元琰為衞尉卿。(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又以韋安石為中書令,魏元忠為侍中,楊再思檢校為中書令。(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楊元琰知道武三思用事,曾請求棄官為僧,惜中宗不許。

先是,元琰知三思浸用事,請棄官為僧,上不許。(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楊元琰為一反對武氏集團的大臣,此層斷無可疑。然而,他又不完全和「五王」為一夥。

敬暉聞之,笑曰:「使我早知,勸上許之,髡去胡頭,豈不妙哉!」元琰多鬚類胡,故暉戲之。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將危。此乃由衷之請,非徒然也。」暉知其意,瞿然不悅。及暉等得罪,元琰獨免。(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我們可說,當時朝中實有一群不與「五王」為伍的正直官員。此派以韋安石、魏元忠、李湛、楊元琰等人為核心。中宗正是利用此派對自己的支持,以平衡諸武勢力的坐大。

唐休璟、豆盧欽望、韋巨源亦得到中宗的信任,位居宰相之職。

甲辰,以唐休璟為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如故,豆盧欽望為右僕射。(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癸亥,命右僕射豆盧欽望,有軍國重事,中書門下可共平章。(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秋,七月,辛巳,以太子賓客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如故。(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反之,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河內王武懿宗等十二人則被降職。

癸卯,制,降諸武,梁王三思為德靜王,定王攸暨為樂壽王,河內王懿宗等十二人皆降為公,以厭人心。(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述說至此,我們不妨總結說:中宗的政治取態表面上是容許李唐(包括「五王」以外的正直官員)、諸武並行不悖,實際上卻是比較支持李唐宗室、正直官員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