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九十三、「奴婢告主」的風氣:團兒事件與龐氏被誣

武則天在位時,由於獎勵告密,奴婢告發主人因此成為一時之風尚。「團兒事件」與「龐氏被誣」兩事正是在此一大背景下發生。

是時,告密者皆誘人奴婢告其主,以求功賞。(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長壽二年(癸巳,公元六九三年)年初,發生了一件宮廷大事,即團兒被殺事件。

事緣劉妃、德妃(睿宗的兩名妃子)被戶婢團兒誣告於宮中施行「厭咒」。

戶婢團兒為太后所寵信,有憾於皇嗣,乃譖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為厭咒。(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劉妃、德妃(竇抗的曾孫)被安排於嘉豫殿朝見武后。結果,二人於宮中被武后殺害,自此不知去向。

癸巳,妃與德妃朝太后於嘉豫殿,既退,同時殺之,瘞於宮中,莫知所在。德妃,抗之曾孫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後來團兒欲陷害李旦,武后因而知悉團兒過往之陰謀,團兒終為武后所殺。

皇嗣畏忤旨,不敢言,居太后前,容止自如。團兒復欲害皇嗣,有言其情於太后者,太后乃殺團兒。(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至於「龐氏被誣」事件,龐氏主要是指德妃之母。龐氏因被自己之奴婢所作之妖異現象所嚇,心生畏懼,其於是聽從奴婢的建議,「夜祠禱解」。此事不久被人揭發。

德妃父孝諶為潤州刺史,有奴妄為妖異以恐德妃母龐氏,龐氏懼,奴請夜祠禱解,因發其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武后命薛季昶調查事件,薛季昶竟誣陷龐氏所為乃是與德妃聯手,共同對朝廷施以詛咒。其更曰「龐氏所為,臣子所不忍道」,極盡誇張之能事。武后聽後,不但沒有起疑,反因此擢升季昶為給事中。

下監察御史龍門薛季昶按之,季昶誣奏,以為與德妃同祝詛,先涕泣不自勝,乃言曰:「龐氏所為,臣子所不忍道。」太后擢季昶為給事中。(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龐氏斬首在即,其子希瑊親自前往尋求徐有功為母親訟冤,有功令有關官員停止行刑,並且上奏為龐氏辯護。薛季昶反奏徐有功包庇龐氏,有功最後被判處絞刑。

龐氏當斬,其子希瑊詣侍御史徐有功訟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論之,以為無罪;季昶奏有功阿黨惡逆,請付法,法司處有功罪當絞。(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雖被判絞刑,徐有功卻絲毫沒有畏懼之心。

令史以白有功,有功歎曰:「豈我獨死,諸人永不死邪!」既食,掩扇而寢。人以為有功苟自強,必內憂懼,密伺之,方熟寢。(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武后終改變心意,龐氏得減死,與其三名兒子共同流放嶺南,其丈夫孝諶被貶為羅州司馬。至於徐有功,則被除名。

令太后召有功,迎謂曰:「卿比按獄,失出何多?」對曰:「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德。」太后默然。由是龐氏得減死,與其三子皆流嶺南,孝諶貶羅州司馬,有功亦除名。(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五)

總括而言,「團兒事件」與「龐氏被誣」乃告密風氣盛行之產物。一天告密之風不改,這類事件其實仍會不斷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