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十九、誣害長孫無忌

宮中方面,許敬宗、李義府用事,二人更從太常博士蕭楚材的意見,「以為豫備凶事,非臣子所宜言」,將長孫無忌所修的新禮中《國恤》一篇焚毀,自此,新禮中缺少了凶禮。

春,正月,戊子,長孫無忌等上所修新禮;詔中外行之。先是,議者謂貞觀禮節文未備,故命無忌等修之。時許敬宗、李義府用事,所損益多希旨,學者非之。太常博士蕭楚材等以為豫備凶事,非臣子所宜言;敬宗、義府深然之,遂焚《國恤》一篇,由是凶禮遂闕。(資治通鑑卷二百)

李義府自恃有武皇后支持,其母、妻及諸子、女婿,竟賣官鬻獄,多樹朋黨,儼然成一勢力集團。

中書令李義府有寵於上,諸子孩抱者並列清貴。而義府貪冒無厭,母、妻及諸子、女婿,賣官鬻獄,其門如市,多樹朋黨,傾動朝野。(資治通鑑卷二百)

當時,中書令杜正倫每以太宗遺臣自處,義府則自恃有寵於上,絲毫不讓杜正倫。二人由是有嫌隙,更曾在高宗面前發生爭執。

中書令杜正倫每以先進自處,義府恃恩,不為之下,由是有隙,與義府訟於上前。(資治通鑑卷二百)

高宗以二人不和,加以斥責。顯慶三年(戊午,公元六五八年)十一月,乙酉,高宗貶杜正倫為橫州刺史,李義府為普州刺史。杜正倫不久死於橫州。

上以大臣不和,兩責之。十一月,乙酉,貶正倫橫州刺史,義府普州刺史。正倫尋卒於橫州。(資治通鑑卷二百)

李義府雖然被貶,武后在朝中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她的心腹之一許敬宗不久升為中書令。
 
戊戌,以許敬宗為中書令,大理卿辛茂將為兼侍中。(資治通鑑卷二百)

另一邊廂,「關隴集團」之舊臣相繼離世,包括尉遲敬德。
 
開府儀同三司鄂忠武公尉遲敬德薨。敬德晚年閒居,學延年術,修飾池台,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交通賓客,凡十六年。年七十四,以病終,朝廷恩禮甚厚。(資治通鑑卷二百)

以及褚遂良。
 
是歲,愛州刺史褚遂良卒。(資治通鑑卷二百)

長孫無忌在朝中顯得勢孤力弱,其欲與武后抗衡,只怕並不容易。

又李義府雖身在外地,武皇后仍然時常派人保護之。

雍州司士許禕與來濟善,侍御史張倫與李義府有怨,吏部尚書唐臨奏以禕為江南道巡察使,倫為劍南道巡察使。是時義府雖在外,皇后常保護之。以臨為挾私選授。(資治通鑑卷二百)

武后之陣營其實並未受損。

早在廢立王皇后一事上,武后已不滿長孫無忌、于志寧等人之所為。

武后以太尉趙公長孫無忌受重賜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議廢王后,燕公于志寧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悅。(資治通鑑卷二百)

許敬宗和長孫無忌亦有仇怨。武后於是令許敬宗伺機陷害之。

許敬宗屢以利害說無忌,無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后既立,無忌內不自安,后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資治通鑑卷二百)

適逢洛陽人李奉節告韋季方、李巢結黨營私,武后於是敕令許敬宗與辛茂將加以調查。許敬宗在調查的過程中,由於審問過分壓迫,韋季方抵受不住,竟然自殺,幸而不死。

會洛陽人李奉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朋黨事,敕敬宗與辛茂將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資治通鑑卷二百)

然而,許敬宗竟把季方之自殺塑造成畏罪自盡,所謂「季方欲與無忌構陷忠臣近戚,使權歸無忌,伺隙謀反,今事覺,故自殺」。敬宗這樣做,目的自然是陷害長孫無忌。

敬宗因誣奏季方欲與無忌構陷忠臣近戚,使權歸無忌,伺隙謀反,今事覺,故自殺。(資治通鑑卷二百)

高宗初不相信長孫無忌有謀反之心,但在敬宗步步述說後,高宗心態漸生動搖。

上驚曰:「豈有此邪!舅為小人所間,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於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狀已露,陛下猶以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親戚間屢有異志,往年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今元舅復然,使朕慚見天下之人。茲事若實,如之何?」對曰:「遺愛乳臭兒,與一女子謀反,勢何所成!無忌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服其智;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竊發,陛下遣誰當之?今賴宗廟之靈,皇天疾惡,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實天下之慶也。臣竊恐無忌知季方自刺,窘急發謀,攘袂一呼,同惡雲集,必為宗廟之憂。臣昔見宇文化及父述為煬帝所親任,結以昏煙,委以朝政;述卒,化及復典禁兵,一夕於江都作亂,先殺不附己者,臣家亦豫其禍,於是大臣蘇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馬首,唯恐不及,黎明遂傾隋室。前事不遠,願陛下速決之!」上命敬宗更加審察。(資治通鑑卷二百)

高宗所以不信長孫無忌,而為敬宗所欺,此一方面固然由於敬宗之善於詞令,但另一方面,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事件帶給高宗的不良印象,亦是驅使高宗不輕信長孫無忌的一個重大原因。

高宗雖命敬宗更加審察,但敬宗本欲置無忌於死地,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終於,敬宗依舊奏稱無忌謀反,更牽連及於柳奭、褚遂良、韓瑗等人(這些人物皆屬於「關隴集團」)。

明日,敬宗復奏曰:「去夜季方已承與無忌同反,臣又問季方:『無忌與國至親,累朝寵任,何恨而反?』季方答云:『韓瑗嘗語無忌云:「柳奭、褚遂良勸公立梁王為太子,今梁王既廢,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於外。」自此無忌憂恐,漸為自安之計。後見長孫祥又出,韓瑗得罪,日夜與季方等謀反。』臣參驗辭狀,咸相符合,請收捕准法。」(資治通鑑卷二百)

高宗終聽信許敬宗之讒言,在不讓無忌辯白的情況下,下詔削除無忌的太尉官職及封邑,以為揚州都督。

上又泣曰:「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若果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後世將謂朕何!」敬宗對曰:「薄昭,漢文帝之舅也,文帝從代來,昭亦有功,所坐止於殺人,文帝遣百官素服哭而殺之,至今天下以文帝為明主。今無忌忘兩朝之大恩,謀移社稷,其罪與薄昭不可同年而語也。幸而奸狀自發,逆徒引服,陛下何疑,猶不早決!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安危之機,間不容髮。無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遷延,臣恐變生肘腋,悔無及矣!」上以為然,竟不引問無忌。戊辰,下詔削無忌太尉及封邑,以為揚州都督,於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給。祥,無忌之從父兄子也,前此自工部尚書出為荊州長史,故敬宗以此誣之。(資治通鑑卷二百)

柳奭、韓瑗亦被除名,于志寧則被免官。高履行被貶為洪州都督。至於已經身故的褚遂良,則被詔追削官爵。

敬宗又奏:「無忌謀逆,由褚遂良、柳奭、韓瑗構扇而成;奭仍潛通宮掖,謀行鴆毒,于志寧亦黨附無忌。」於是詔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寧官。遣使發道次兵援送無忌詣黔州。(資治通鑑卷二百)

益州長史高履行累貶洪州都督。(資治通鑑卷二百)

長孫無忌、褚遂良至此可謂徹底失勢。換句話說,武后及其黨羽已全面控制朝中大小事務。

無忌子秘書監駙馬都尉沖等皆除名,流嶺表。遂良子彥甫、彥沖流愛州,於道殺之。(資治通鑑卷二百)

伴隨著無忌等人的失勢,任雅相、盧承慶等人相繼被重用。

五月,丙申,兵部尚書任雅相、度支尚書盧承慶並參知政事。承慶,思道之孫也。(資治通鑑卷二百)

涼州刺史趙持滿,亦因和韓瑗、長孫無忌有親戚關係,而被誣陷與無忌聯合謀反。其最後被誅殺,屍首置於城西,親戚竟不敢視之。

涼州刺史趙持滿,多力善射,喜任俠,其從母為韓瑗妻,其舅駙馬都尉長孫銓,無忌之族弟也,銓坐無忌,流巂州。許敬宗恐持作難,誣云無忌同反,驛召至京師,下獄,訊掠備至,終無異辭,曰:「身可殺也,辭不可更!」吏無如之何,乃代為獄辭結奏。戊戌,誅之,屍於城西,親戚莫敢視。(資治通鑑卷二百)

幸得一友人王方翼,為之收而葬之。方翼乃已故王皇后之從祖兄。

友人王方翼歎曰:「欒布哭彭越,義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義,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上聞之,不罪也。方翼,廢后之從祖兄也。(資治通鑑卷二百)

長孫銓不久亦被杖殺。

長孫銓至流所,縣令希旨杖殺之。(資治通鑑卷二百)

然武后並未止於此。其先命許敬宗改《氏族志》為《姓氏錄》。

六月,丁卯,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資治通鑑卷二百)

初,太宗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升降去取,時稱允當。至是,許敬宗等以其書不敘武氏本望,奏請改之,乃命禮部郎中禮志約等比類升降,以後族為第一等,其餘悉以仕唐官品高下為準,凡九等。於是士卒以軍功致位五品,豫士流,時人謂之「勳格」。(資治通鑑卷二百)

再而把長孫恩、柳奭、韓瑗加以追捕,押送三人返回京師。

秋,七月,命御史往高州追長孫恩,像州追柳奭,振州追韓瑗,並枷鎖詣京師,仍命州縣簿錄其家。恩,無忌之族弟也。(資治通鑑卷二百)

將之迫死。

詔柳奭、韓瑗所至斬決。使者殺柳奭於象州。韓瑗已死,發驗而還。籍沒三家,近親皆流嶺南為奴婢。(資治通鑑卷二百)

長孫無忌方面,其亦被逼自縊於黔州。長孫祥被判處絞刑,長孫恩則被流放檀州。

壬寅,命李勣、許敬宗、辛茂將與任雅相、盧承慶更共覆按無忌事。許敬宗又遣中書舍人袁公瑜等詣黔州,再鞫無忌反狀,至則逼無忌令自縊。(資治通鑑卷二百)

常州刺史長孫祥坐與無忌通書,處絞。長孫恩流檀州。(資治通鑑卷二百)

武后做事之狠辣、斬草除根,令人不禁悚懼。

對長孫無忌之誣害,事在高宗顯慶四年(己未,公元六五九年)四月至七月。無忌失勢後,最大得益者自然是武后之黨羽,包括李義府。

(顯慶四年)八月,壬子,以普州刺史李義府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義府既貴,自言本出趙郡,與諸李敘昭穆;無賴之徒藉其權勢,拜伏為兄叔者甚眾。給事中李崇德初與同譜,及義府出為普州,即除之。義府聞而銜之,及復為相,使人誣構其罪,下獄,自殺。(資治通鑑卷二百)

「關隴集團」則成為最大的輸家,高履行、于志寧先後被貶。

乙卯,長孫氏、柳氏緣無忌、奭貶降者十三人。高履行貶永州刺史。於志寧貶榮州刺史,于氏貶者九人。(資治通鑑卷二百)

誠如司馬光所言,自此以後,唐之朝政全為武后所把持。

自是政歸中宮矣。(資治通鑑卷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