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破・地獄》使用了許多巧妙技法,令作品的藝術水平提高。
(1) 運用讖語
郭文死前,與道生在家最後一次見面,閒聊中,他提到「竹子開花,家散」。儘管道生安慰這是老一輩欺騙人的話語,後來事實證明郭文離世,志斌在外,獨留文玥,郭家真的散了。一語成讖,正是伏筆的運用。又郭文與道生唱南音「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既是二人破冰的契機,亦伏二人最後陰陽永隔。
(2) 角色命名有深意
郭文玥,「文」指郭文,「玥」指珍寶,郭文的珍寶,父親疼愛、珍惜女兒之情躍然紙上,反襯出父女矛盾無從消解的悲哀。另外,Hello 文是閪佬文的諧音,暗示郭文為人難相處,名字裡見出人物真個性,此與隨意改名不可同日而語。
(3) 善用象徵物件
為了突顯文玥女漢子形象,著墨描寫她不穿胸罩。保存陳年藤椅反映郭文念舊重情。合桃酥是妻子生前愛吃,天天買來供奉,可見郭文思念亡妻數十年如一日。另南音、大紅袍象徵郭文愛好和堅守中國傳統文化,道生身上的西服是其買辦思維的標誌。浮雲蔽日的鏡頭,喻郭文逝世,道生為生育小孩的問題困擾。
(4) 對白精警
道生與女友為生育小孩爭辯,道生拋出一句,老年生子,要麼一老一幼都不開心 (彼此都不願死別),要麼一個開心一個更不開心 (兒子不孝,父親痛心),切中曾思考相關問題者的心聲。又郭文「到站就要落車,要落車而不讓其落車,就是自私」,以落車喻死亡,充滿哲理,發人深省。至於道生「新人、先人,禮金、帛金,一字之差」,惹笑得來道出實情,亦反映道生早期對殯儀行業的敷衍了事。對白別出心裁,令觀眾對角色、對電影都留有深刻印象。
(5) 利用矛盾製造張力,推進故事發展
以道生和女友為例,在道生的立場,他是為兒子未來及自己打算,知悉老來得子必生悲劇,在慎重考慮下,不如不生。女友則是著眼自己年紀不輕,身體機能下降,再不生日後可能無法成孕。價值觀矛盾造成二人爭吵,險些分離,化解二人感情危機的契機,正是郭文之死。原來能夠生而為人,欣賞沿途風光,已是福氣,何必要扼殺一個靈魂來世享福的機會?況且,憂慮亦未必真成事,多想有何益處?郭文之死開悟了道生,成全二人再次同步。
電影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結局略嫌不合情理。譬如說,郭文一直死守傳統,他有沒可能留下遺言,要求兒女為自己破地獄?又兄妹長期價值觀分歧,會否因為一場法事而馬上消解?文玥馬上與志斌一家團聚,既往不咎?不太可能吧!當然道生由不贊成生育轉變為首肯,也需要更多解釋。
對傳統禮節儀式要有理解,但亦顧及在生者感受,酌量改革。作為父親,別把自己想法套向兒子,愛子女要敢於表達,竊以為是電影想給予觀眾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