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斌是郭文屬意的衣缽傳人,但這位嫡長子的價值觀跟父親並不一致。早在一開始,郭文看見兒子工作時竟偷偷地用手機看球賽,事後大發雷霆,說他們是「發死人財」,做超渡誦經時應該尊重已逝者。這裡已反映出兩套截然不同的思維:一是對喃嘸行業有專業的執著,一是只求糊口混飯吃。事實上,就志斌而言,他入行是父親要求,自己心不甘情不願,哪個宗教最有利他就會去信,此乃唯利、唯用主義。在唯利、唯用原則下,道教只是其中一個選項,他自然不會如父親對祖師爺的訓示、規範太執著,反而和道生較投契。
志斌妻子是天主教徒,誕有一子。此一設定很巧妙。父親是過去,妻子及兒子是未來。父親於自己有養育之恩,不可丟棄。但他也想有自己可以主宰、控制的人生,妻子、兒子同樣重要。結果,相當長時間,志斌在郭家的位置類似夾心人,既騙妻子,也對父親隱瞞,用兩面瞞騙去維持中間的平衡。開首打算將贈予先人親屬的飾物贈妻子,此為騙妻子的一例。至於對郭文隱瞞,莫過於兒子要入讀天主教學校,在妻子迫逼下,志斌隱瞞父親受洗改信天主教。某程度上,志斌這樣做也是為自己兒子有更好前路打算,無可厚非。然而,看在郭文眼裡,叛宗反教傳承不到「破地獄」手藝,志斌所為等於把他多年來的栽培、付出的心血一掃而空,其悲痛、失望可想而知。
平衡破裂,加上郭文中風,令原本裂痕加劇,志斌必須作出選擇。醫院兄妹吵架一幕,是志斌坦白心聲。他根本不願做喃嘸師傅,不想穿著喃嘸衣衫被同學朋友恥笑。他妒忌父親給予妹妹文玥選擇的自由,自己則只有待在紅磡一途。他不想兒子走自己的老路,想擺脫父親的陰影,結果他在「爸爸的家」和「我的家」中間選了後者,決定棄中風老父不顧,與妻兒移民澳洲。文玥固然覺得兄長「好撚自私」,不少觀眾亦應該有同感,但仔細體會志斌成長的心路歷程,他作這個決定也並非毫無原因。
弔詭的是,郭文當初安排志斌入行學「破地獄」,未嘗不是出於父親為兒子未來前景打算之心。既然兒子讀書不成,學一門手藝,至少將來不會「餓死老婆瘟臭屋」。奈何志斌不領情,反覺自己沒選擇、羞恥,此未免出乎郭文意料。
郭文中風,源於靈堂的衝突。志斌受了洗,堅持做「破地獄」儀式,他覺得沒問題,都是「搵食」。郭文卻基於道教教義,堅持志斌再沒資格穿法衣、做「破地獄」儀式。價值觀衝突觸發潛在已久的父子矛盾,志斌一句「你最有資格 (做「破地獄」)」,其實在郭文心中,最有資格傳承正是志斌,他早已把畢生技藝傳予嫡子,可惜志斌完全不知父親所想。悲忿交加,中風自屬必然。
雖然志斌選了妻兒,他對父親不是完全沒有感情,否則離家當日就不會徘徊神主牌前,依依不捨。他後來由澳洲回港出席父喪,助文玥一同「破地獄」,更見他不是冷酷無情。至於郭文,是浪擲了心血,但文玥為他洗頭時,他仍關心志斌在澳洲生活會不適應,英文溝通不行,父子之間畢竟有情。
子承父業,父親為兒子前路籌謀,看似美事,實際卻可能成就彼此的地獄。適切的父子關係,父親應該給予兒子自由,惟這在中國傳統觀念下並不容許。思考傳統是否一成不變,父子相處的恰當之道,是《破・地獄》一大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