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外戚傳下》記趙飛燕姊妹事跡:
孝成趙皇后,本長安宮人。初生時,父母不舉,三日不死,乃收養之。及壯,屬陽阿主家,學歌舞,號曰飛燕。成帝嘗微行出,過陽阿主,作樂。上見飛燕而說之,召入宮,大幸。有女弟復召入,俱為婕妤,貴傾後宮。
許后之廢也,上欲立趙婕妤。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難之。太后姊子淳于長為侍中,數往來傳語,得太后指,上立封趙婕妤父臨為成陽侯。後月餘,乃立婕妤為皇后。追以長前白罷昌陵功,封為定陵侯。
皇后既立,後寵少衰,而弟絕幸,為昭儀。居昭陽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觋漆,切皆銅沓冒黃金塗,白玉階,壁帶往往為黃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自後宮未嘗有焉。姊弟顓寵十餘年,卒皆無子。
明年春,成帝崩。帝素彊,無疾病……民間歸罪趙昭儀,皇太后詔大司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眾讙譁怪之。掖庭令輔等在後庭左右,侍燕迫近,雜與御史、丞相、廷尉治問皇帝起居發病狀。」趙昭儀自殺。
據此,我們可知
(1) 趙飛燕姊妹出身卑微;
(2) 趙飛燕曾被親生父母拋棄,長大後成了陽阿公主府上的歌妓,以舞姿輕盈見稱,故得名「飛燕」;
(3) 漢成帝到陽阿公主府作樂,為趙飛燕舞姿所迷,把她招入宮中,大為寵幸。飛燕有一妹妹,亦被招入宮,姐妹二人「俱為婕妤」;
(4) 成帝欲立趙飛燕為皇后,但太后王政君嫌棄她出身,不予允許。淳于長為王政君姊的兒子,多次在王政君面前為趙飛燕說好話,王政君終於同意,成帝遂封趙飛燕養父為成陽侯,再立飛燕為皇后。
(5) 飛燕被立為皇后後,逐漸不獲成帝寵幸,成帝轉寵飛燕妹妹,立為昭儀。二人在宮中雖然顯貴,卻膝下無子;
(6) 成帝在無病之中突然駕崩,群臣欲問皇帝起居發病狀,趙昭儀自殺。
整段文字,未有提及趙飛燕的身形,亦未講飛燕之妹的姓名,更無明確指趙氏姊妹無法生育的原因,以及成帝因何而暴斃。
直至《飛燕外傳》出,種種正史未提及的,方獲得補全。
一產二女,歸之萬金,長曰宜主,次曰合德,然皆冒姓趙……飛燕貧,與合德共被。
此首次以趙合德稱呼飛燕之妹,以趙宜主為飛燕本名。
長而纖便輕細,舉止翩然,人謂之「飛燕」。
此形容飛燕身形偏近瘦削 (竊以為啟發自小說結集《西京雜記》「趙后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
江都易王故姬李陽華,其姑為馮大力妻。陽華老歸馮氏,后姊弟母事陽華。陽華善賁飾,常教后九廻沉水香,澤雄麝臍,內息肌丸。婕妤亦內息肌丸,常試,若為婦者,月事益薄。他日,后言於承光司劑者上官嫵。嫵膺曰:「若如是,安能有子乎?」教后煮美花滌之,終不能驗。
此以息肌丸的後遺症解趙氏姊妹無法生育。
帝病緩弱,太醫萬方不能救,求奇藥,嘗得慎恤膠,遺昭儀。昭儀輒進帝,一丸一幸。一夕,昭儀醉進七丸,帝昏夜擁昭儀居九成帳,笑吃吃不絕。抵明,帝起御衣,陰精流輸不禁,有頃,絕倒。挹衣視帝,餘精出湧,霑污被內。須臾帝崩。
這是說成帝死於瘋狂進食春藥慎恤膠,而成帝之所以如此,又跟飛燕之妹誘導有關。
《飛燕外傳》據說出於伶玄之手,伶玄是漢朝人。然而,清代學者嚴可均指出,是篇疑為唐人所著。魯迅《中國小説史略》亦稱其是「唐宋人所為」。
復看內容,以「纖便輕細,舉止翩然」解「飛燕」之得名,此明顯與《漢書》不合,《漢書》「學歌舞,號曰飛燕」,分明是針對舞姿輕盈言,身體似風輕移,舞蹈功底深厚,非指身形纖瘦。再看成帝「病緩弱」,《漢書》明明說「帝素彊,無疾病」。據此二例,可知《飛燕外傳》之可信性。什麼趙合德、趙宜主,什麼息肌丸,恐怕也是杜撰!
宋人秦醇撰《趙飛燕別傳》,儘管有新的改造 (如不以合德稱飛燕之妹、成帝非進食春藥而是食方士所獻的大丹),但大體沿襲《飛燕外傳》舊說,例如:
趙后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
帝一夕在太慶殿,昭儀醉進十粒。初夜,絳帳中擁昭儀,帝笑聲吃吃不止。及中夜,帝昏昏,知不可,起,或僕或臥。昭儀急起,秉燭視帝,精出如湧泉,有頃,帝崩。
可信性不高。
今有成語「燕瘦環肥」,考其出處,見於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蘇氏或受《西京雜記》和《飛燕外傳》影響,故相信「燕瘦」。
另有謂飛燕能跳掌中舞,此出自唐代詩人徐凝<漢宮曲>「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可是,詩人究竟非史家,前朝既無相關記載,掌中舞或許只是徐凝的想像。
顧頡剛認為,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中間不乏篡改,甚至偽造。中國文化裡趙飛燕姊妹的形象便是一個好例子。要真正認識這兩位奇女子,最好還是從班固的《漢書》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