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離世,世上從此少了一個文學、哲學大師,我沒認真讀過昆德拉的作品,但一句「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相信不少香港人都聽過,這便是人文的威力。
從余英時、倪匡、李怡到米蘭昆德拉,雖然大家專精的領域不盡相同,但都屬於廣義的人文學者。世界不太公平,科學家、經濟學家很容易獲得獎項,偏偏文學家、歷史學家、作家很難有類似殊榮。勉強言之,就只有諾貝爾文學獎和唐獎。科學家需要實驗室來成就其學問知識,人文學者需要大量藏書,可惜後者往往要節衣縮食用自己微薄的薪金購入珍貴圖書,前者不時有政商機構願意資助。
科學講程序、講訓練,人才易得。文史哲要做得出色,多少要具備創造力及鑑賞能力,這多少要有天份,人才難覓。讀余英時的作品,常覺其理路井然,學識淵博。倪匡的科幻小說,天馬行空無出其右,卻又帶有相當的寫實。李怡論政筆端帶有情感而不乏睿智。至於昆德拉,寫的是小說,談的是哲理。這些人走後,世上能否找到替代?只怕很難,畢竟培養文化人才,不花數十數百年之功不易成就。
人才撒手人寰,獨留下一部部著作。可是,在不讀書的年代,真心開卷者有幾人?尤其不幸的是,大師遠去,若無子嗣好友,生前藏書往往被胡亂擺放甚至棄置,人文學之傳承,不亦難乎!
所以,人文學 / 文化的保存與弘揚,前提是社會大眾必須有一意識去珍惜有關方面的人才及作品。一個金錢至上、物欲橫流、到處是思想禁區的國度,人文學 / 文化注定萎縮,相關人才亦注定悄然殞落,無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