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韶聲《空凳》不只是一首流行曲,其歌詞 (填詞人為林振強) 更具有相當的文學水準。
歌曲一開首,「一張丟空了,無人坐的凳」,既是點出主題,也給予聽者一鮮明的畫面,好讓其能代入。「仍令我再不禁地行近」,一張空椅子,究竟有什麼特別會令主角情不自禁地走近?此處詞人已佈下懸念,引導聽者追聽下去。「曾在遠遠的以前,這凳子裡,父親仿似巨人」,時間從當下跳到過去,過去哪個時候?詞人未明言,但那時的父親猶如巨人般的存在,即時間當為主角童年時。
「輕撫給腰背,磨殘了的凳,無奈凳裡只有遺憾」,從過去再次返回當下,誰「輕撫」空凳?自然是主角。「磨殘」反映時光流逝,時光流逝的結果是帶來遺憾。父子之間的遺憾從何而來?「在遠遠的以前,凳子很美,父親很少皺紋」,此應該和父親年老離世有關,這裡又用了今昔對比,時間跨度很闊。「獨望著空凳願我能,再度和他促膝而坐。獨望著空凳心難過,為何想講的從前不說清楚」,至此,遺憾的原因被交代,原來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愛得太遲,致使情深說話未曾講。
「曾懶說半句我愛他,懶說半句我愛他,過去我說我最是要緊」,稍有類似經歷的人都明白,人年輕時,總愛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想問題,遲回家因為我要替朋友慶祝生日嘛,不喝湯因為我在外吃飽嘛,我們彷彿忘記了父母在家等候,也忘記了父母煲湯留湯的苦心。同理,主角在童年乃至少年時,總是自我中心,縱然對父親有情意,亦不願宣之於口,「懶說」的「懶」字用得很到位,不是不能,是不想,覺得沒這個必要。
「今天發覺最愛他,呼叫永遠也愛他,聽我叫喊只得一張空凳」,林振強真的很擅長玩對比,回憶與當下的對比,見於「曾懶說半句我愛他」對「今天發覺最愛他,呼叫永遠也愛他」,另外,是滿懷愧疚之情的人與冰冷死物的對比,主角情感澎湃,但對面只得一張殘舊的空凳,那種人生缺陷無法彌補、那種人生的荒謬,藉此全面展露。
全曲用疊章法,收一唱三嘆之效,每次情感逐漸遞升,教人動容。若要與同類題材的歌曲相比,陳奕迅《單車》庶幾近之,但後者流於淺白,少了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