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李清照<怨王孫.帝里春晚>

帝里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捨。又是寒食也。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評賞:

「帝里」指帝鄉、帝京,皇帝住的地方,即京城。「春晚」,春天晚上。四字簡單交代時間、地點。

「重門深院」,京城應該熱鬧才是,鏡頭卻轉到重重門庭、深深院落中。

「草綠階前」,臺階前長滿綠草,表示已過了一段時間,無人修剪。

「暮天」,黃昏的天空。「雁斷」,看不見大雁的蹤影。

整個故事清楚了,作者因思念中的人一段時間音訊全無,心中鬱悶,竟無除去野草的意欲。

「樓上」指佇立樓上。「遠信」指靜心等候來自遠方的音訊。卻不知「誰傳」。等了又等,永無止境,焉能無恨?故曰「恨綿綿」。

倘若人能無情,說忘就忘,倒好,可惜作者「多情」,易生掛念,煩惱難去,「自是多沾惹,難拼捨 (割捨、捨棄)」。

「又是寒食也」,轉眼間寒食節又到了,暗示時光飛逝。

「鞦韆」,<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亦引過,指少女喜歡的遊戲。「巷陌」指小路大路。鞦韆空蕩,巷陌寂寂,美好青春時光溜走,身邊卻空無一人。

「梨花」,<浣溪沙 (小院閒窗春色深)>引過,借代自己沉浸在皎潔的月光裡。全句示意作者在樓中枯坐了一天,從白天到黃昏再至夜晚。

整首詞充分展露作者對愛人的思念,以及閨中寂寞無聊的心態。相傳在暮春時節,李清照丈夫趙明誠出遊不歸,李清照幽居獨處,遂作此詞。換言之,這首詞為李清照婚後作於汴京。

趙明誠,字德甫,密州人。偶遇年僅十八歲的李清照,二人不久結為連理。趙對金石學有相當研究,曾著《金石錄》。

金兵南下,趙明誠與李清照一起南渡。期間獨自前往湖州就任知事,有學者指趙、李此時夫妻生活已不恩愛美滿。建炎三年 (1129 年) 八月,趙明誠病歿於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