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朱熹<觀書有感>

今人每視理學為哲學,其實,理學家不時會用詩表達自己的哲學思想。朱夫子便是一好例子。<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首句寫半畝大的池塘,清澈得像一面打開的鏡子。在朱子哲學系統中,鏡是有特定指涉的,<與湖南諸公論中和第一書>:「但平日莊敬涵養之功至,而無人欲之私以亂之,則其未發也,鏡明水止,而其發也,無不中節矣。」鏡專指心的清明的認知狀態。結合詩題「觀書」一起看,首句是朱子自道目前讀書領會義理的內心境界。

第二句寫池塘映照出藍藍的天空,以及雪白的雲朵。天光雲影,甚是優美,這是形容讀書所窮得的義理世界之莊嚴、偉大。

第三句的「渠」字相當於「佢」,即「它」。池塘的水何以能夠如此清澈?此是問治心工夫。保持心的清明狀態,如何可能?

第四句是答案,因為這水塘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有水源,有活水,源源不絕的流注所致。錢穆解釋:「人心是一件活東西,如流水般,不能硬捉某一時刻的心態作為本體,把來應付一切。」(<朱子心學略>)、「人心向外識理是活的,是天理自然。若閉門兀坐,塊然牢守此心,求其靜定,那反是人欲,反而是死了。」(《中國思想史》) 簡言之,要令心澄明清澈,就要向外格物窮理 (讀書是格物的一種)。

短短四句,便把心作為認知心靈、強調讀書窮理表露無遺,中國學術不強分文、史、哲,於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