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被迫南撤

方指日渡河,而檜欲畫淮以北棄之,風臺臣請班師。飛奏:「金人銳氣沮喪,盡棄輜重,疾走渡河,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檜知飛志銳不可回,乃先請張俊、楊沂中等歸,而後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徙,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白話譯文:

正當岳飛指日之內就要渡過黃河北進時,秦檜卻企圖放棄淮河以北地區,暗示臺諫官奏請高宗命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上奏:「金兵士氣沮喪,拋棄全部輜重,急忙渡河北逃,兩河地區豪傑聞風回應,我軍士兵拼死效命,這樣的時機不會再來,難得的機會不應輕易放棄。」秦檜知道岳飛北伐意志堅決不可改變,於是先請求高宗讓張俊、楊沂中等人率軍回師,然後說岳飛孤軍深入不能久留,請求下令班師。一天之內連下十二道金字牌,岳飛憤慨淚下,面朝東方再拜說:「十年的努力,毀棄於一旦。」岳飛率軍南撤,民眾攔住他的坐騎痛哭失聲,訴說道:「我們頭頂香盆、運送糧草以迎接官軍,金人全都知道。相公一走,我們就會被殺得雞犬不留了。」岳飛也悲痛泣下,取出皇帝詔旨對他們說:「我不能擅自留下。」哭聲震撼原野,岳飛停留五天以等待百姓遷移,跟隨他遷移到南方去的百姓多如集市上的人群,岳飛急忙上奏以漢水上流六個州府的空閒之地來安置他們。

案:

上文提過,秦檜主戰是權宜之計,到時機成熟,仍須回到和談上。他的底線在哪裡?打到哪個程度就可以收兵?「檜欲畫淮以北棄之」,以淮水為界,淮水以南屬宋,以北屬金,這是秦檜的盤算。岳飛要越過汴京直搗黃龍府,過了火,所以要煞停。

我們一般說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其實十二道金牌是指「十二金字牌」。

從「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其內心之難受,可以想見,誰願接受功虧一簣?

退兵很容易,但支持你的民眾,難道把他們留下,讓他們獨自承受金人的報復嗎?「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場面之悲痛,教讀史者掩卷。

岳飛確有一顆不忍人之心,「飛留五日以待其徙,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他在個人功業上是失敗了,但仍沒有拋棄支持他的民眾於不顧,有仁者之風,足以與劉備帶著十萬民眾南撤相比。

方兀朮棄汴去,有書生叩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朮曰:「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岳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兀朮悟,遂留。飛既歸,所得州縣,旋復失之。飛力請解兵柄,不許,自廬入觀,帝問之,飛拜謝而已。

白話譯文:

正當兀朮準備放棄汴京北逃時,有一書生扣住他的馬韁說:「太子不必撤走,岳少保將要退兵了。」兀朮問道:「岳少保用五百名騎兵擊敗我十萬大軍,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前來,怎麼說能夠守得住呢?」書生回答說:「自古以來沒有權臣在朝廷內把持朝政,而大將能在外建立功勳的事例。岳少保禍害尚且不能免,更何況還想成就功業呢?」兀朮恍然大悟,於是留居汴京。岳飛大軍既已撤歸,原來所收復的州縣,立即又全部喪失。岳飛極力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高宗沒有批准,自廬山入朝覲見高宗,高宗問他,除了拜謝之外別無他言。

案:

從書生的話,可見其精通經史之學。他願意提醒兀朮,反映中原儒生非盡數不承認女真統治。

兀朮聽從書生的話,亦見金人不只知道「馬上得天下」,他們也講究文治,尊重讀書人。

書生所言,誠然道出問題癥結,「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岳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岳飛冤死,關鍵在此。

岳飛回京後,「請解兵柄」,他其實想避免捲入禍患,奈何「不許」。「所得州縣,旋復失之」,當岳飛拜謝高宗,那份五味雜陳,實不足為外人道。

十一年,諜報金分道渡淮,飛請合諸帥之兵破敵。兀朮、韓常與龍虎大王疾驅至廬,帝趣飛應援,凡十七札。飛策金人舉國南來,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以擣之,彼必奔命,可坐而敝。時飛方苦寒嗽,力疾而行。又恐帝急於退敵,乃奏:「臣如擣虛,勢必得利,若以為敵方在近,未暇遠圖,欲乞親至蘄、黃,以議攻卻。」帝得奏大喜,賜札曰:「卿苦寒疾,乃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師至廬州,金兵望風而遁。飛還兵於舒以俟命,帝又賜札,以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兀朮破濠州,張俊駐軍黃連鎮,不敢進;楊沂中遇伏而敗,帝命飛救之。金人聞飛至,又遁。

白話譯文:

紹興十一年 (1141 年),間諜報告金軍分路渡過淮河南侵,岳飛請求會合各位將帥的部隊打破敵人的進攻。兀朮、韓常和龍虎大王率軍迅速來到廬州,高宗催促岳飛率部應援,前後寫了十七封信。岳飛估計金人集中全國兵力南犯,巢穴必然空虛,如果長驅直入汴京、洛陽,金軍必然疲於奔命,可以坐待敵人困斃。當時岳飛正患風寒咳嗽,竭力支撐病體行動。又擔心高宗急於打退敵人進攻,於是上奏:「我軍如果直搗敵人空虛地區,勢必能獲得勝利,如果由於敵人正在附近,沒有空閒圖謀遠方,我準備請求親自到蘄州、黃州,以商議進攻退敵事宜。」高宗得到岳飛奏章十分高興,賜給岳飛書信說:「你正患風寒,仍然為我領軍行動,為國家而忘記自己,誰能像你這樣?」岳飛大軍進至廬州,金軍聞風而逃。岳飛回軍舒州等待命令,高宗又賜給岳飛書信,認為岳飛小心恭謹、不擅自進退是十分得體的。兀朮攻破濠州,張俊將軍隊駐紮在黃連鎮,不敢前進;楊沂中中了金軍埋伏而失敗,高宗命令岳飛率部救援。金軍聽說岳飛來到,又逃走了。

案:

高宗不許岳飛解除兵柄,是考慮到有實際需要,金人隨時南犯,不能完全沒有抵抗力,故岳家軍仍要保留。

「十二金字牌」事件並未令岳飛心灰意冷,高宗催促率部應援,岳飛患病仍堅持行動,給予建議,可見其忠心。

「飛策金人舉國南來,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以擣之,彼必奔命,可坐而敝」,此乃圍魏救趙之計。

從「帝得奏大喜,賜札曰:『卿苦寒疾,乃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帝又賜札,以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高宗對岳飛全是猜疑防範?又不盡然。

「兀朮破濠州,張俊駐軍黃連鎮,不敢進;楊沂中遇伏而敗」,張俊、楊沂中都是前線將領,竟不堪一擊,由此可知岳飛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