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喜歡將人物性格一層一層地搬演出來,一筆一筆地塗抹出來,脂硯齋稱這種方法為「皴染法」。對鳳姐的塑造便是其中的表表者。
來升道:
那是個有名的烈貨,臉酸心硬,一時惱了,不認人的。
此寫鳳姐之嚴猛,不近人情。
鳳姐即命彩明釘造簿冊。
彩明是誰?脂批:
彩明系未冠小童,阿鳳便於出入使令者。
且明寫阿鳳不識字之故。
這個不識字很重要,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鳳姐因當家理事,每每看開帖並帳目,也頗識得幾個字了」,就是鳳姐看出潘又安給司棋的大紅雙喜箋帖,王善保家的才自打嘴巴,結束抄檢。由此也見鳳姐之努力學習和不斷進步。
只聽鳳姐與來升媳婦道:「既托了我,我就說不得要討你們嫌了。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兒,由著你們去,再不要說你們『這府裡原是這樣』的話,如今可要依著我行,錯我半點兒,管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例現清白處治。」
「既托了我,我就說不得要討你們嫌了」,脂批:
先站地步。
擺明車馬我來是要改革的,整頓一番的。先立一強勢,方可服眾。鳳姐顯然深知管理之道。
「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兒,由著你們去」,這側寫秦可卿。
秦可卿雖是鳳姐知己,二人卻是成一對比。可卿通姦,鳳姐堅貞。可卿隨和,鳳姐潑辣。「好性兒,由著你們去」即隨和的意思,隨和能討人歡心,但對管理、革新有時是弊多於利。
「再不要說你們『這府裡原是這樣』的話」,脂批:
此話聽熟了。一嘆!
「不要說」,「原是這樣的話」,破盡痼弊根底。
從事過改革的人都知道,一旦改革,定會有既得利益者出來反對,大談「原是這樣」。北宋黨爭就是由此而來。
鳳姐搞改革,作風與王安石不遑多讓,「破盡痼弊根底」,便是要做最徹底、最根本的改革。寧府中人抱怨、批評之聲不絕,可想而知。
還有,寧府之弊乃影射榮府,鳳姐協理寧府僅一個月,當榮府的家是長期,她得罪榮府無數人,更加可以想像。
說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冊,按名一個一個的喚進來看視。
脂批:
量才而用之意。
量才而用是鳳姐另一優點。小紅、賈芸皆鳳姐提拔,二人在賈府破落時伸出援手。
一時看完,便又吩咐道:「這二十個分作兩班,一班十個,每日在裡頭單管人客來往倒茶,別的事不用他們管。這二十個也分作兩班,每日單管本家親戚茶飯,別的事也不用他們管。這四十個人也分作兩班,單在靈前上香添油,掛幔守靈,供茶供飯,隨起舉哀,別的事也不與他們相干。這四個人單在內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個人描賠。這四個人單管酒飯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個人描賠。這八個人單管監收祭禮。這八個人單管各處燈油、蠟燭、紙札,我總支了來,交與你八個,然後按我的定數再往各處去分派。這三十個每日輪流各處上夜,照管門戶,監察火燭,打掃地方。這下剩的按著房屋分開,某人守某處,某處所有桌椅古董起,至於痰盒撣帚,一草一苗,或丟或壞,就和守這處的人算帳描賠。來升家的每日攬總查看,或有偷懶的,賭錢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來回我。你有徇情,經我查出,三四輩子的老臉就顧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規,以後那一行亂了,只和那一行說話。素日跟我的人,隨身自有鐘錶,不論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時辰。橫豎你們上房裡也有時辰鐘。卯正二刻我來點卯,巳正吃早飯,凡有領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戍初燒過黃昏紙,我親到各處查一遍,回來上夜的交明鑰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過來。說不得咱們大家辛苦這幾日,事完了,你們家大爺自然賞你們。」
這一段,鳳姐料理事務何其分明,完全是井然有序。故脂批有:
是協理口氣,好聽之至!
鳳姐是女強人,以事業成就奠立自信,見於:
鳳姐兒見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不過,她也深知自己得到這一切,源於賈珍信任,所以她極力討好「權力源頭」:
因見尤氏犯病,賈珍又過於悲哀,不大進飲食,自己每日從那府中煎了各樣細粥,精緻小菜,命人送來勸食。
脂批:
寫鳳之心機。
禮尚往來,賈珍自然也很「識做」:
賈珍也另外吩咐每日送上等菜到抱廈內,單與鳳姐吃。
脂批:
寫鳳之珍貴。
職場之中,下屬盡心為上司,多少不是真盡心,而是為謀求自身利益。反之,上司優待下屬,也多少不是真優待,而是為公司長遠利益考慮。鳳姐與賈珍的關係,正是這麼一種。
事實上,她和賈母、王夫人的關係,也是如此。
虛偽麼?矯情麼?某程度上是,但這是無可奈何的。
那鳳姐不畏勤勞。
脂批:
不畏勤勞者,一則任專而易辦,一則技癢而莫遏。士為知己者死。不過勤勞,有何可畏?
「知己」非指賈珍,而指秦可卿。
鳳姐樂於協理寧府,更多是「任專而易辦」、「技癢而莫遏」使然。她享受事業帶來的成就感、滿足感。
天天於卯正二刻就過來點卯理事。
脂批:
寫鳳之英勇。
勤奮是好,但過於勤奮就不是一件好事。
獨在抱廈內起坐,不與眾妯娌合群,便有堂客來往,也不迎會。
脂批:
寫鳳之驕大。如此寫得可嘆可笑。
不合群以避免利益瓜葛是對,但「有堂客來往,也不迎會」,就太過不曉交際,太過孤傲。
職場上有一種上司,總是自己拼命,然後覺得下屬懶惰,跟不上自己步伐,自以為是,他人都不對。這類人通常能幹,自信心很強,也有知人之明。奈何與其合作共事,不免怨聲四起,因其無體諒、同情也。王鳳姐就是這類人,到處樹敵,還要理直氣壯。
做領袖是一門學問,不是自己好了,整件事就成了。成事與否,更講求彼此能否合作無間。如何促進合作?謙遜,懂得肯定及欣賞下屬,說到底就是一個「仁」字,一個「不忍人之心」。劉邦、劉備都有,所以能得人才歸心。
鳳姐理家,是典型的法家路數,「管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例現清白處治」可以為證。法家的下場,多數是作法自斃,鳳姐亦不例外。
撇開理家,鳳姐都有動真情的一面:
鳳姐緩緩走入會芳園中登仙閣靈前,一見了棺材,那眼淚恰似斷線之珠,滾將下來。院中許多小廝垂手伺候燒紙。鳳姐吩咐得一聲:「供茶燒紙。」只聽一棒鑼嗚,諸樂齊奏,早有人端過一張大圈椅來,放在靈前,鳳姐坐了,放聲大哭。於是裡外男女上下,見鳳姐出聲,都忙忙接聲嚎哭。
周汝昌認為,此段寫得最好,與「兩邊燈籠照如白晝,亂烘烘人來人往,裡面哭聲搖山振岳」相比,鳳姐一哭,更見真誠,所以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