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雪芹的紅顏知己,可以先看以下一條脂批: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
脂硯齋能了解曹雪芹撰書的用心,對曹雪芹一生的遭遇感同情,而且看著「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這人必然長壽,為曹雪芹晚年的知音人。
「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脂硯齋與曹雪芹是關係密切的一對,結合凡例詩「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第八回通靈寶玉之詩「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脂硯齋應該是個女子。
第三十八回批語:
看他忽用賈母數語,閑閑又補出此書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釵》的一般,令人遙憶不能一見,余則將欲補出枕霞閣中十二釵來,豈不又添一部新書?
周汝昌說:
枕霞閣原是賈母娘家的舊事,也就是湘雲家裡的舊事。試問若不是「賈母」自家的人,誰有資格配補這部新書呢?
賈母的歷史原型是李煦的妹妹,脂硯齋是史湘雲的歷史原型,史湘雲是賈母娘家的人,換言之,脂硯齋應該也是李煦的後人。
李煦後人而與曹雪芹關係密切者,據現存史料顯示,有李香玉 (一說李綺筠)。
李香玉,李煦孫女,父親是任兩淮鹽課的李鼎,在蘇州出生。曹雪芹的祖母李氏每次到蘇州探望其年近九十的母親時,常攜曹雪芹一同前往,曹雪芹和李香玉因此從小便一起玩耍,一起讀書寫字,一起吟詩作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康熙末年,李鼎夫婦先後病逝。曹雪芹的祖母甚憐香玉,遂將她接至江寧織造府,與曹雪芹相伴共讀。李煦不久被革職抄家,病故收場。香玉成為孤女,只好長期寄居曹家。可惜曹家未幾亦被抄,舉家遷往北京,香玉於是隨曹雪芹進京,過著清貧的日子。
曹家在京城全靠親友接濟,「弘晳逆案」後,曹雪芹被迫移居北京西郊,晚年「舉家食粥酒常賒」,困厄下撰《石頭記》,李香玉一直在他身邊,「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便是她命曹雪芹刪去,另又「命芹溪刪去『遺簪』、『更衣』諸文」,可見《石頭記》是曹雪芹和李香玉共同合作撰寫。
曹雪芹未過五十而亡,李香玉後來以脂硯齋的身份為《石頭記》拾遺補缺,並加上批語。
有謂李香玉是林黛玉的歷史原型,或史湘雲林黛玉的共同藍本,且看第八回「寶釵也忍不住笑著,把黛玉腮上一擰」,脂批:
我也欲擰。
如果李香玉是林黛玉的歷史原型,難道她自己擰自己的臉?
第二回「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脂批:
先為寧、榮諸人當頭一喝,卻是為余一喝。
周汝昌說:
是此人並不在寧榮之數。
林黛玉是榮國府的自己人啊!
第二十六回有一條脂批:
玉兄若見此批,必云:老貨,他處處不放鬆我,可恨可恨!回思將余比作釵、顰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
「余」明顯不是「釵、顰」,故此,李香玉 (脂硯齋) 不是林黛玉的歷史原型 / 史湘雲林黛玉的共同藍本,而是史湘雲的歷史原型。
那麼,黛釵都是虛構嗎?抑或都是曹雪芹的紅顏知己?黛玉比較難講,先看寶釵。
據霍國玲《紅樓解夢》考證,蘅蕪苑的匾額寫有「蘭風蕙露」,對聯是「三徑香風飄玉蕙,一庭明月照金蘭」,俱藏有「蕙蘭」二字。
花襲人是薛寶釵的鏡像人物。第六十一回「趁黃昏人稀之時,自己花遮柳隱的來找芳官」,「花」是為了「遮」,好讓「柳」來隱。襲人判詞有「似桂如蘭」,第二十一回「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柳蕙蘭似乎就是薛寶釵、襲人的歷史原型。
關於柳蕙蘭的傳說有二:
(1) 曹雪芹的伴讀丫鬟,知書達禮,學識淵博,能詩善賦。為人寬宏大度,善於息事寧人。平時少言寡語,性情沉穩平和。做事細緻周到,克盡職守,任勞任怨,對曹雪芹始終如一,忠心不二。抄家後,曹雪芹一貧如洗,柳蕙蘭一直伴隨著他。在他撰《石頭記》的過程中,柳氏一直作謄清、核對、批評、校注,是不可多得的助手。
這個說法非常不可信!為什麼?
第一,既是「伴讀丫鬟」,怎能「知書達禮,學識淵博,能詩善賦」?
第二,為《石頭記》作謄清、核對、批評、校注,是脂硯齋,況且寶釵有「可嘆停機德」,柳氏怎會陪伴曹雪芹終老?
(2) 柳蕙蘭是歌女,美若天仙,天資聰慧,見過世面,做事沉穩果斷,是個能人。她非常支持曹雪芹的創作,對曹雪芹給予了很大的期望,卻想曹雪芹可以考取功名,享受更多的榮華富貴。經歷過大起大落的曹雪芹,厭倦了仕途,柳蕙蘭始終未能如願,顯露不滿,二人經常為此爭吵,最後離異。
這個說法比較合理順適,也和金玉良緣發展契合。
曹雪芹的最後知己、中間續弦之妻,我們都大概找到了,最後是初戀情人,即林黛玉的歷史原型。
有兩個傳說:
(a) 梅氏
梅氏是曹雪芹一個堂姑的女兒,比他小兩歲,乃一小美人坯子,楚楚可憐,天資聰穎,飽讀詩書,但也愛哭。由於志趣相投,兩人感情甚篤。曹雪芹與梅氏從小一起長大,兩家大人都看出來了,從小就定了媒。
奈何好事多磨,曹家被抄,曹雪芹從富貴公子變成窮人,當他去商議婚期,岳父竟借故推託。結果,曹、梅二人音訊隔絕。幸得一好友用「掉包計」協助,曹、梅才能成婚。曹雪芹兩口兒恩恩愛愛,生了一個兒子。可惜沒過幾年,兒子病死,梅氏也染病而亡。
這個講法有疑點。
「掉包計」太戲劇性,可能是取自後四十回高鶚續書王熙鳳的「掉包計」,何況即使成事,梅氏父母沒有不發難的道理。
(b) 竺香玉
竺香玉原名竺紅玉,是曹家買來的小戲子,入曹家時年僅六歲,八歲時作了曹雪芹的伴讀丫頭。曹家被抄,竺香玉隨曹家由金陵來到北京。李香玉被召入宮選秀女,不願參選,代之以竺紅玉,竺紅玉因而改名香玉。她最後被選中,進宮後做了公主和郡主們的侍讀,不久成為雍正的貴妃。曹雪芹初對竺紅玉有意,後知結婚無望,傷心欲絕。
這個講法問題更多。
首先,曹、李兩家都獲罪被抄,李香玉怎會有機會入宮選秀女?李香玉不須入宮,竺香玉又何須代替她?
其次,賈寶玉對芳官好,不代表好到要與她結婚,假如寶玉是曹雪芹的自敍,他斷不會希望和竺紅玉結婚,更不會因結不到婚而傷心欲絕。
往後竺香玉私會曹雪芹,為他誕下一子,二人又合謀殺死雍正,跡近荒唐。對比 (a),(b) 明白是虛構,(a) 或許有一定真實性。
我們不妨修正一下 (a)。曹雪芹的原配夫人梅氏,楚楚可愛,是個讓人心疼的小美人。她自幼知書達理,也愛哭鼻子,跟曹青梅竹馬。曹家被抄,她仍願意嫁給曹雪芹,無奈鴛鴦雖成,畢竟是弱女子跟了個窮才子,梅氏不久便香消玉隕,留給曹雪芹一畢生的遺憾。
總括而言,脂硯齋是曹雪芹的紅顏知己,這是毫無疑問的,證據亦充分反映她是李煦的孫女,即李香玉。柳蕙蘭是曹雪芹的續弦妻子,梅氏則是元配。要之,梅氏早死,柳氏與曹雪芹就科舉功名價值觀不合,凡此種種,脂硯齋皆親眼目睹過,經歷過,亦正因為此,她對黛玉、寶釵多了一份情,對曹雪芹亦多了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