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讓是犯了法的隋朝官員,被迫落草為寇。單雄信是翟讓的好朋友,驍勇善戰。徐世勣則出身富戶,曾斬張須陀。有軍事、有金錢,卻少了遠見,只知「劫公私船取物」,乃瓦崗軍初期的模樣。
曹州位處山東。大業七年 (公元 611 年)
秋,河北、山東大水,漂沒三十餘郡,餓殍滿野。適逢瓦崗軍聚眾起事亦在大業七年,前者明顯導致後者出現。
瓦崗軍成為具規模的反隋力量,多得李密的加盟。
李密是李弼的曾孫。李弼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官拜趙郡公。北周時為太師,進封趙國公,死後追封魏國公。他曾在爾朱天光手下為別將,後歸順宇文泰,協助擊敗高歡。換言之,李弼屬關隴武將系統。
關隴集團出身的李密,跟楊玄感是好朋友,楊玄感的父親楊素,正是關隴集團核心人物,也是隋煬帝的心腹。
楊玄感黎陽起兵,標誌著關隴集團內部分裂。李密作為關隴集團中反隋煬帝的一分子,於玄感兵敗後,輾轉投靠瓦崗軍。
憑藉人際手腕出眾,李密招納不少豪傑,加上有戰功,並懂得以退為進,翟讓終於對李密予以高度信任,「讓乃令密建牙,別統所部,號蒲山公營」。
李密請來祖君彥、程知節,皆為北齊重臣的後人。裴仁基、秦叔寶乘勢加盟,瓦崗軍聲勢日益浩大。
誠然,從戰鬥力上講,瓦崗軍並非最強。
李密不久用計殺死翟讓,留下徐世勣、單雄信,瓦崗軍自此改由李密領導,逐漸擺脫草莽、流寇氣,文官、武將兩系統並立,一律聽從李密號令,儼如準政府。
李密不久為王世充所敗,被迫投降李唐陣營。李唐陣營也是準政府規模,一山焉能藏二虎?李密卒之作反,落得被殺的下場。瓦崗軍的徐世勣、程知節、秦叔寶等為李唐陣營所吸納,瓦崗軍解散。
唐高宗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昭儀,關隴集團、漢人士族俱反對,李勣 (即徐世勣)
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令形勢逆轉,由此可知山東豪族在唐朝仍然具有影響力,與關隴集團、漢人士族鼎足而立。
順帶一提,秦、隋雖同因施行暴政而亡,二者乃不同性質的政權,不可勉強比擬。
秦承戰國時代的新軍國餘緒,欲將法家急耕厲戰的一套用於文治,結果役民過甚,惹得天怒人怨,始皇崩而群雄並起。群雄中有老百姓,更多是六國貴族。
隋則承北周關隴武將 (胡)、儒臣集團 (漢) 平衡的格局,卻因文帝誤信獨孤后 (所謂「獨孤誤我」)
之言廢太子楊勇另立楊廣,致使儒臣集團被打壓。煬帝肆意妄為而無節制,加上征高麗、山東地區水災,卒之激發民變,關隴集團內部亦出現分裂,如楊玄感、李密、李淵父子,隋終在一片反對呼聲中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