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一面勒令八旗子弟不准搶劫,一面大肆屠殺明皇室及遺臣。薙髮易服出台,激起民間反抗,他不得不宣告暫緩。福臨在登基儀式上把多爾袞的官銜由「攝政王」升為「皇叔父攝政王」(未幾再升「皇父攝政王」),可見其身份尊貴,權傾天下。
《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
皇考命叔父攝政王征討元裔察哈爾國,俘其后妃世子,遷其邦族,獲制誥玉寶。又隨皇考徵朝鮮,率領水師破江華島,盡擄其國王眷屬,遂平朝鮮。各處征伐,皆叔父倡謀出奇,攻城必克,野戰必勝。叔父幼而正直,義無隱情,體國忠貞,助成大業。皇考特加愛重,賜以寶冊,先封和碩睿王,又輔朕登極,佐理朕躬。歷思功德高於周公。昔周公奉武王遺命,輔立成王,代理國政,盡其忠孝,亦皆武王已成之業。我皇考上賓之時。宗室諸王,人人覬覦,有援立叔父之謀。叔父堅誓不從。念先皇殊常隆遇,一心殫忠,精誠為國。又念祖宗創業艱難,克彰大義,將宗室不軌者,盡行處分。以朕係文皇帝子,不為幼沖,翊戴擁立,國賴以安。及乎明國失紀,流賊竊位,播惡中原,叔父又率領大軍入山海關,破賊兵二十萬,遂取燕京,撫定中夏,迎朕來京,膺受大寶。此皆周公所未有而叔父過之。碩德豐功,實宜昭揭於天下。用加崇號,封為「叔父攝政王」,錫之冊寶,式昭寵異。
科舉考試雖被恢復,但八旗子弟獲准圈佔農業用地,令不少漢人地主淪為佃戶,加劇滿漢矛盾。多爾袞強硬對付江南,尤其種下漢人對滿清的仇恨。流寇集團、南明政權先後敗亡,反清復明之聲仍舊此起彼落,全因多爾袞。
多爾袞取消「三餉」(遼餉、剿餉、練餉),獎勵告發貪官污吏的人、參酌明律制訂大清律,堪稱善政。惟其尚奢華,據說他的府第「翬飛鳥革,虎踞龍蟠,不惟淩空掛鬥,與帝座相同,而金碧輝煌,雕鏤奇異,尤有過之者」(《皇清奏議》,轉引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隨著福臨年紀漸長,其對多爾袞越來越不滿。
據《多爾袞攝政日記》,多爾袞入關後「機務日繁,疲於裁應,頭昏目脹,體中時復不快」。《清世祖實錄》記順治四年開始,多爾袞風疾加重,跪拜不便。健康走下坡,連帶身心煩燥,容易動怒。他卒之在一次狩獵途中墮馬,意外身亡。
多爾袞死後,濟爾哈朗得勢。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第六子,努爾哈赤之姪,曾參與松錦之戰。他宣佈十三歲的福臨親政,同時指控多爾袞僭越皇權。多爾袞被追奪封號、掘墓,其黨羽也遭肅清。攝政時代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