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秦朝的致命傷

賈誼<過秦論>總結秦代速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陸賈勸劉邦:「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以「馬上得天下」的原則、精神去治天下,轉不過來,弄得天怒人怨,是嬴秦一大致命傷。

秦自商鞅變法,採用法家作為官方意識形態,至始皇而未變。法家講急耕厲戰,講速效,講優勝劣敗,在戰國的賽場適用,卻不太合宜於大一統的國度。大病初癒,更重要是固本培元,休養生息。農民回到田裡耕作,商人繼續做他們的生意,政府盡量減少插手、干預,這才是應該的。奈何秦對道家黃老治術、西方自由主義的洞見無領悟,只知一味將速效原則、監控系統、軍事化組織轉移向內用,以往是對外征戰,現在是向內從事各項大型建設。「攻守之勢」變異,但「仁義」仍舊「不施」,此對被統治的老百姓來說,自然是滿腔怨氣。

秦另一個問題是以力假人,無法使人心服。始皇出兵橫掃六國,夠威風了,但六國貴族及後人仍在,他們會善罷甘休嗎?張良託大力士行刺始皇,張良便是韓國貴族。項梁、項羽起兵反秦,二人俱為楚國貴族項燕之後。六國貴族忍辱負重,處心積累,始皇焉有不知之理?忌憚慢慢轉成猜疑,於是有焚書坑儒的舉措。

《史記秦始皇本紀》: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是著名的焚書令。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姦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坑儒事件指此。

何以要燒六國史冊?是為了避免有人借古諷今。何以要禁詩、書、百家語?是為了避免有人指桑罵槐。摧毀文字載體還不夠,尚要將傳承六國歷史、詩、書、百家語的儒生坑埋,六國反撲的潛力都算大!始皇疑慮亦甚深!胡適指被坑儒生皆為方士,不盡準確,當時在咸陽的,很多是齊國稷下學宮的學者及其門人弟子,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

秦初置博士官,本欲吸納齊國稷下諸儒,及至焚坑之禍,大批儒生流落民間。始皇下逐客令,也使原在秦廷的外國客卿回到民間。這些儒生、客卿與六國貴族、平民百姓匯合為一,趁始皇初死而發難,反秦烈火遂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