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秦國崛起與變法圖強

富國強兵是戰國一大主題,當時又叫做急耕厲戰。七國都行變法,但只有秦行得最徹底。究竟是什麼原因?

先談談秦的崛起。平王東遷後,把鎬京一帶封給護送有功的秦襄公。當時西陲犬戎強大,與犬戎為鄰,都算「好帶挈」。秦以雍為首都,穆公時用蹇叔、百里奚,滅西戎十二國,辟地千里,奠立霸業。至孝公,用商鞅變法,秦國於是一躍而成為新軍國。

秦國起家時也非一凡風順,殽之戰就不敵晉國,《左傳》有名篇<蹇叔哭師>: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禦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蹇叔都算有先見之明!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瑟縮西邊,反而能避免捲入中原戰事,保存實力,集中改革。被迫與夷族為鄰,尤其磨練出強悍的民風。商鞅變法中有禁私鬥、獎公鬥一項,動輒動手打架,用拳頭解決問題,相信是秦國一向風俗。

《史記商君列傳》:

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座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此見商鞅非秦國人,屬外來客卿。

公叔既死,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罷而孝公怒景監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監以讓衛鞅。衛鞅曰:「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後五日,復求見鞅。鞅復見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罷而孝公復讓景監,景監亦讓鞅。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請復見鞅。」鞅復見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罷而去。孝公謂景監曰:「汝客善,可與語矣。」鞅曰:「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誠復見我,我知之矣。」衛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懽甚也。」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然亦難以比德於殷周矣。」

此見商鞅以富國強兵之道得孝公重用。

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茍可以彊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甘龍曰:「不然。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衛鞅曰:「龍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商鞅甫變法,亦遇拒變阻力,唯其有孝公支持,遂化險為夷。

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 - 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指出,自禮崩樂壞,中國即進入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 (Émile Durkheim) 所說的「失範社會」。失範初期,人仍依戀舊有一套,有拒變傾向,春秋霸政正屬此一形態。然而,隨著時日久遠,舊有一套維持不下去。在甚麼都被允許下,社會成為一賽場,一制勝處境 (韋伯語),而要在賽場、制勝處境中脫穎而出,就要講究工具理性的運用,即利益計量。在戰國時代,急耕厲戰、富國強兵,是最合符工具理性、利益計量原則,故孝公聞之則悅。

秦國受禮樂文化薰陶不深,包袱較少,尚且有阻力,遑論其他六國。

商鞅也主要以孝公作靠山。可是,孝公一死,商鞅如何?變法又能否繼續?《史記商君列傳》有以下一段:

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師,弗受。商君欲之他國。魏人曰:「商君,秦之賊。秦彊而賊入魏,弗歸,不可。」遂內秦。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商鞅卒之遭車裂,這是任何想改變現有狀態的變革者的必然悲劇!但現實從來不為人主觀意志而轉移,任既得利益者再反撲,秦國往後仍緊跟商鞅開出的塗轍,終於擊敗六國,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