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佛家哲學,要從般若宗開始。般若宗又叫空宗,又叫中觀學派,創自龍樹及其弟子提婆。
《般若經》一句「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最能代表此派宗旨。「不壞假名」即是不解消、不廢除種種分別,杯仍是杯,花仍是花。「而說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即是因緣和合,即是無自性、自性空。前者是俗諦,後者是真諦,故云真俗二諦。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倫理知識,屬俗諦。對空理的領悟,屬真諦。人活在世上,要不著兩邊,著即執著,不著兩邊就是中道。
般若宗的觀點,和魏晉時代王弼、向秀的觀點是很契合的。王弼講「聖人體無」,向秀講「跡冥論」,名教是跡,自然是本,兩者可並行不悖,這是道家圓教。般若宗「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也有類似的詭譎,故一傳入,就落地生根。
然而,般若宗涵蓋的領域僅限於實踐修行,極其量只點出對空理領悟的主體為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否即佛性?一切法 (現象) 又如何生起?不同法之間的關係為何?般若宗俱無回答。於是,另一宗派出來回答這些問題,就是唯識宗。
唯識宗又名有宗,創自無著、世親兩兄弟。無著撰《攝大乘論》,早年曾在中國流通,但因語義模糊,難以確定其理論形態。經真諦詮解後,更成為真常心系統。所以講唯識不能由無著講。世親晚年造<唯識三十頌>,這才是正宗唯識學。他後來嘗試造論解釋,但未完成就死了。「十大論師」出現,其中之一護法乃陳那 (世親為其師) 門生、那爛陀寺住持,其弟子戒賢法師,正是唐玄奘的老師。玄奘所傳因此是正宗唯識宗。
簡言之,唯識宗用前六識 (眼、耳、鼻、舌、身、意) 解釋現象世界。末那識為自我意識,解釋眾人性格何以迥異。最後的阿賴耶識,乃一種子識,取倉庫義,專收藏有漏、無漏種子。有漏種子分兩種:善種生起一切福報,染污種生起一切災劫苦難。無漏種子即佛種子,經正聞薰習可生起佛境界。成佛的依據在無漏種子。另外,五位百法解盡一切法之間的關係,嚴密如科學。
唯識宗回答了「一切法如何生起?」「不同法之間的關係為何?」其三性說亦消化了二諦,「依他起性」相當於真諦,「偏計執性」相當於俗諦,「圓成實性」相當於不著兩邊的中道。「圓成實」也者,圓滿成就究竟真實之謂也。
然而,阿賴耶識乃一染淨和合的種子識,其如何生出完足動力令正聞薰習得以持續,成就無漏種子現行?況且,唯識宗恪守五種姓說,無漏種非人人皆有。如是者,正聞薰習以成佛無必然的保證,這未免對修行者投下一陰影 (唐君毅語)。欲解決此問題,真諦有第九識阿摩羅識的提出,阿摩羅識即清淨識。然而,識字在梵文中本含染污的意思,清淨的染污識,是自相矛盾的概念,不可取。終於,如來藏心被提出,唯識理論進一步完滿化,便是華嚴宗。
華嚴宗的理論分兩部份。一面是從因地講,即《大乘起信論》的義理。一面是從果地講,探討成佛後的種種境界,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六相十玄門等。
和唯識宗以阿賴耶識為首出不同,《起信論》以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為首出,阿賴耶識是清淨心受無明風動吹縐生起,屬第二義。如來藏心經無明開生滅門,成就一切生滅法。唯心可有一覺,斷去無明而開真如門,成就一切還滅法。無明斷盡,即可離九法界以成佛,稱「緣理斷九」。
這種解法下,真如空理與清淨心是一,心有完足動力展開實踐修行工夫。清淨心亦為眾人所有,名眾生心,人人皆有佛性,自無陰影存在,「起信」就此而言,即建立修行成佛之自信也。
《華嚴經》談成佛後之境界,極盡莊嚴宏偉之能事。可是,斷去無明以離開九法界成佛,這未免和佛的初心有出入。佛的原意是覺者,在何處覺?在世間覺。離開世間,根本無任何覺可言。般若宗「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明明要「不壞假名」,華嚴宗末節再精微,於大本源難免尚有缺陷。其比唯識宗完滿,但仍是別教。
要令華嚴宗進至圓滿,需要借助《法華經》的智慧。《法華經》無所建立,一切概念分解,都在其他經中,它只講「開權顯實,發跡顯本,以暢佛之本懷」。
天台宗本《法華經》,反對「緣理斷九」,倡人不離開九法界以成佛,「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維摩詰經‧佛道品》:「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與《法華經》及智者大師的洞見是一致的。
人不離開世間以成佛,「運水搬柴」,自是「妙道」,禪宗義理即天台宗之義理也 (六祖惠能聽弘忍講《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牟宗三言法性無住即無明,無明無住即法性,「生其心」的「心」通於天台宗「一念無明法性心」,由此見天台宗、禪宗義理一貫)。存有論上,九法界與佛法界可同時並存,兩面俱保住,佛未嘗不可用科學知識普渡眾生。清淨心與染污識分兩層仍不完滿,應辯證地統而一之,法性一滾而為無明,無明向上提即法性,是一滾還是一提則存乎一念中,故云「一念無明法性心」。人在不斷日常生活中斷去無明,故云「不斷斷」。經此開抉,華嚴宗的義理被涵蘊而再推進一步,通於般若宗,牟宗三稱天台宗為佛家的圓教。
中國佛家哲學發展到天台宗,已不能再多走一步了。宋代的山家山外之爭,仍是天台華嚴之爭。
明白這一段南北朝至隋唐的佛家哲學發展,就知道民初內學院專講唯識而不講天台華嚴是有問題的,是以門戶宗派之見窒礙客觀學術理解。太虛、印順等言人間佛教亦不算錯,只是佛學理所當然的發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