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都喜歡講珍惜生命,自殺彷彿成為禁忌。可是,一個長期病患、獨居、飢寒交迫的老人,一個在醫院等待氣絕的垂死者,叫他們珍惜生命,不是有點強人所難嗎?真是關心他們,應該替他們找一個無病的了結生命的方法,而不是做人生啦啦隊。
日本人對死亡看得很通透,準確些說應該是生命。生命綻放光華,風華正茂,當然不求死。可是,生命開始走下坡,越來越多厄運會降臨,適時求死未嘗不是一種解脫。日本人厲害在看出生命的光彩是一時的,他們特別喜歡櫻花,因為櫻花綻放也是一時的,猶如生命般,綻放那刻最美麗,之後就要凋謝枯萎。面對生命向下衰退,或預見到生命再無光彩,古時日本人往往選擇切腹。切腹是要把自己生命最光彩的階段停住,直至永恆。二戰時神風敢死隊的自殺式攻擊,也可用此一向度來理解。
中國人有點不同,即使行將就木,都要用種種珍貴藥材來續命,更遑論在壯年自殺避免晚景淒涼。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厲害得很,晚年仍要派侯生、盧生入海求仙藥續命。其實,命續了又如何?年老體衰,呼吸困難,早無復當年勇,續來幹什麼?相比之下,項羽很聰明,反正留著命都做不出當年的霸業,索性一刀自刎,也省得被劉邦虐待。後人覺得項羽看不開,承受不住失敗,我反而覺得項羽很了不起,他明白生命發光發亮就是這麼一下,這一下過去,永遠不能重來,跟你說可以重來不過是騙你苟延殘喘罷了。
西方的殉情亦有類似的意味,與其在餘下日子和不喜歡的人浪費時間,不如和喜歡的人永遠留住此時此刻。
死亡不可怕,最怕是親歷自己青春的幻滅、道德人格的幻滅、健康的幻滅、親朋愛人的幻滅......無法有自尊地死去。
一次交談中,弟弟提到:「如果晚年又貧窮又惡疾纏身又無人料理,不如早些買好安眠藥,方便隨時自殺,結束生命,免受痛苦。」他的話,我非常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