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

彼得大帝親政

阿列克謝死,兒子費奧多爾三世繼位。費奧多爾三世年幼,朝政為納雷什金家族所把持。費奧多爾三世二十歲便死去,納雷什金家族支持十歲的彼得一世 (納雷什金是他的舅舅) 為新沙皇。

米羅斯拉夫斯基家族對此感到不滿,蘇菲亞.阿列克謝耶夫娜.羅曼諾娃 (阿列克謝的女兒、彼得的異母姐姐,屬米羅斯拉夫斯基家族) 借射手衛隊 (伊凡四世 1545 - 1550 年間創立,裝備著鉤銃,隊員來自工匠與農民) 的力量,發動政變,將納雷什金殺死 (彼得一世親眼目擊整件事發生) ,擁立同母弟伊凡五世為新沙皇,自己任攝政。未幾,全俄羅斯縉紳會議確認伊凡五世為第一沙皇,彼得一世為第二沙皇。

伊凡五世 (低智體弱) 和彼得一世二人共治,朝政實際上卻由蘇菲亞和她的情夫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戈里津所把持。1686 年,俄國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簽訂永久和平條約。1689 年,俄國與清廷簽訂《尼布楚條約》,都是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戈里津的功勞。

不過,隨著彼得一世完婚並準備親政,而蘇菲亞決意不打算還政,射手衛隊的首領沙克洛維蒂更建議她稱帝,彼得一世卒之發動政變推翻蘇菲亞。蘇菲亞最後被軟禁在一所修道院中,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戈里津被流放,沙克洛維蒂被處決。1696 年,伊凡五世病逝,彼得一世成為唯一的沙皇。

早於伊凡四世時,俄國已想奪取不凍港 (ice-free port),把勢力延伸至歐洲。伊凡四世、戈東諾夫、阿列克謝汲汲於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彼得大帝則為了黑海的出海口向克里米亞汗國開戰。克里米亞汗國的宗主國是鄂圖曼帝國。彼得一世特意派遣使節團前往西歐,以加強俄國與歐洲各國之間的聯盟關係,藉此與鄂圖曼帝國抗衡,並增加俄國在黑海地區的影響力。他更故意隱藏自己身份,假扮成使節團之中的一個成員。

從結果上看,「大出使」不能達到預期目的,法國與鄂圖曼帝國結盟,奧地利也不願得失鄂圖曼帝國。可是,過程中,彼得一世在荷蘭的造船廠花費大量時間與工匠們一起工作,學習到造船的工藝技術,此為俄國日後組建海軍奠下基礎。另外,彼得一世與使節團到訪英國,參觀過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皇家造幣局、皇家學會、牛津大學等,這些新鮮的見聞刺激俄國現代化 (西化) 改革。

1698 年夏,射手衛隊趁彼得一世不在國內,擁立蘇菲亞為沙皇。彼得一世聞訊,提早結束行程返國,且對射手衛隊施以血腥鎮壓。參加叛亂的人遭到嚴厲處罰,全被吊死,屍體示眾,射手衛隊本身亦被解散。蘇菲亞被迫出家,六年後逝世。

內部矛盾消解,彼得一世把目光轉移向外。1700 - 1721 年的「大北方戰爭」,俄國擊敗瑞典,正式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