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琳一世死後,彼得二世繼任沙皇。他是亞歷西和夏洛特公主所生。
年幼的彼得二世痛失父母,成為孤兒,祖父彼得一世竟未有給予他良好的撫養和教育。凱撒琳即位,依靠馬西可夫輔政,馬西可夫安排奧斯特曼 (Andrey
Osterman) 作為彼得二世的老師,彼得二世因而學習到歷史、地理、數學等知識。不過,整體而言,彼得二世接受的教育仍然淺薄、不足。
彼得二世天性好動,喜歡狩獵和宴客,對科學無甚興趣。他 1727 年登基,當時只有 11
歲,大權旁落至馬西可夫手中。馬西可夫對這位新君的一言一行予以全面控制。根據薩克森大使形容,馬西可夫的專橫傲慢,比彼得一世更甚,彼得二世心懷怨憤。機會終於到來,馬西可夫患病,在帝師奧斯特曼及多爾戈魯基
(Dolgorukov) 公爵支持下,彼得二世逮捕了馬西可夫,指控他叛國、貪污,馬西可夫一家最後被流放西伯利亞,一代權臣垮台。
可是,馬西可夫倒台未有迎來彼得二世親政。彼得二世雖和祖父一樣機智敏捷、頑固任性,卻不想學習如何治國。他甚至從未出現在最高樞密院。彼得二世荒廢朝政,給予多爾戈魯基公爵主宰大局的機會。多爾戈魯基公爵的兒子還誘使彼得二世縱情聲色,沉迷酒精,過揮霍無度的生活,變相助長父親坐大。
彼得二世任內,官員不敢承擔重要決策的責任,波羅的海艦隊被廢棄,農奴制被收緊,俄國呈現一片頹相。當時有外國觀察家說:「整個俄羅斯陷入了嚴重的混亂......沒有人支付任何錢。上帝知道財政將會發生什麼事。每個人都盡可能地偷竊。」
1728
年初,彼得二世下詔把皇宮移返莫斯科,未幾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加冕大典。此舉等於重新確立莫斯科作為政治中心的地位,彼得一世的現代化改革正式夭折。
隨著聖殿、官方機構、貴族陸續搬返莫斯科,彼得一世昔日努力付諸東流。彼得二世為多爾戈魯基公爵勢力所籠罩,後者更迫逼前者娶 18 歲的女兒為妻。
史家尼古拉.科斯托馬洛夫 (Nikolay Kostomarov)
評價彼得二世:「雖然同時代人稱讚他的自然智慧和善良的心,但他們只希望將來有好事發生。彼得二世的行為無法令人寄望他會成為一位優秀的統治者。他討厭學習和思考國家事務。他全神貫注於娛樂活動,並受到別人的影響。」
1729 年 12 月,彼得二世患上天花,不久病死。彼得二世之死,象徵羅曼諾夫家族男系絕嗣,沙皇位置由伊凡五世 (曾與彼得一世共治俄國)
的女兒安娜.伊凡諾芙娜.羅曼諾娃接任。
安娜一世寵信德籍情人比里朗 (Ernst Johann von Biron,又譯比隆、拜倫),比里朗橫徵暴斂,人民苦不堪言。 1740
年,安娜一世因腎結石及腎病去世,她的外甥女之子伊凡六世繼位,比里朗任攝政。伊凡六世只有兩個月大,在位約一年,被彼得一世的女兒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羅曼諾娃推翻。伊凡六世在
1764 年一次未成功的營救活動中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