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歧視

愛因斯坦日記曝光,形容中國人為「勤勞、骯髒、遲鈍的人」。「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裏如廁那樣蹲著......安靜、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愚鈍。」他又表示,中國女人與男人沒有差別,質疑她們究竟有何種魅力能吸引男性,且說:「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其他種族的人,那真是遺憾。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光是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

大中華主義上頭的強國人,驟聞偉大科學家搞種族歧視,紛紛發起「抵制相對論」,「放棄原子能」。有些更大言不慚:「如果老頭看到現在的中國,會更厭惡嗎?」他們偏偏不懂虛心反省一位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為何會說出如此的話。

中國人向來以背誦見稱,由童蒙時的《三字經》,到長大後的《論語》、《孟子》、《史記》、《漢書》......背得久了,頭昏腦漲起來,自然不知變通,不知變通即是拘束、遲鈍、呆板。西方人讀書,強調邏輯數理,著重演繹法,一理通百理明,受此一學習方式模鑄的靈魂,當然比較生動跳脫、靈活多變。

中國女人無吸引男性的魅力,是因為儒家主流常常看重女子的德,貶抑妖媚冶艷的尤物。做女人要出嫁從夫,相夫教子,替丈夫料理家頭細務,用今天的話,就是做阿四 (傭人)。阿四怎會悉心穿著情趣內衣營造 sex appeal?稍稍不安份的,就被人左一句「潘金蓮」,右一句「浸豬籠」招呼。法國女人的袒胸露臂、豪放多情 (擁有多於一位情夫),中國全無土壤孕育,女人焉能不與男人相同?

愛因斯坦的觀察,認真了解,其實可深入到中西文化比較。謂中國人喜歡蹲踎,也不過道出事實。強國人玻璃心碎,就發癲發狂,又抵制又放棄,不講道理的種族,取代講道理的種族,不遺憾、不悲傷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