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之外,還有十國。所謂十國,指:吳、前蜀、楚、荊南、南漢、吳越、閩、後蜀、南唐、北漢。
---------
[吳] (4 主 47 年)
楊行密所建。楊行密原名楊行愍,隸屬唐淮南節度使高駢。畢師鐸
(黃巢大將,後投降高駢。他有一美妾,被術士呂用之強姦,偏偏高駢好神仙之術,寵信呂用之。師鐸遂反)
反叛,召秦彥助戰。高駢向行密求救,行密擊敗師鐸,卻未能阻止秦彥殺死高駢。
行密佔據揚州
(即廣陵),師鐸、秦彥投奔秦宗權部下孫儒,不久被殺。孫儒併吞師鐸、秦彥部隊,發兵圍攻揚州。行密聽從謀士袁襲建議,以退為進,放棄揚州,佔據宣州、蘇州、常州、滁州、楚州等地,向孫儒展開包圍。孫儒攻宣州,為行密所敗,當眾處斬。行密繼續擴大地盤,發展勢力,唐昭宗乾寧四年
(公元 897 年),大敗宣武節度使朱溫,從此獨佔淮南,南北分裂。天復二年 (公元 902 年),行密獲封為吳王。以揚州為首都。
行密招集流散,輕徭薄賦,獎勵農桑,選拔賢才,使江淮一帶社會經濟有所恢復。他去世後,兒子楊渥繼位,大權旁落攝政徐溫手中。歷楊隆演、楊溥,吳為徐溫養子徐知誥所篡
(統治地區: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
[前蜀] (2 主 35 年)
開國皇帝王建,是一名無賴。黃巢起事,他投效唐室。長安淪陷,他奮不顧身護駕,獲僖宗封為西川節度使、壁州刺史,田令孜也收他為養子。昭宗大順二年 (公元 891
年),王建以兩千精兵,大敗陳敬瑄,攻佔成都,據西川。未幾東川梓、渝諸州亦落入其手。天復三年 (公元 903
年),昭宗封他為蜀王。朱溫篡唐自立,王建不予承認,割據一方,建國號「大蜀」,史稱「前蜀」。
王建勵精圖治,興修水利,注重農桑,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典章制度則由宰相韋莊 (也是著名「花間派」詞人) 制定。
韋莊之後,大權由樞密使掌握,而樞密使多由宦官擔任,前蜀朝政漸壞。王建死,幼子王衍繼位,奢侈荒淫,寵信奸佞。後唐莊宗派大軍進攻,蜀軍潰敗,王衍投降,前蜀滅亡。
[楚] (6 主 56 年)
由馬殷建立。馬殷本來是孫儒部將,孫儒敗亡後,他輾轉獲朝廷任命為武安軍節度使,以湖南為根據地。朱溫草創後梁,封馬殷為楚王。後唐代梁,冊封如舊。楚國於是誕生,立宮殿、置百官,以潭州為都城,改名長沙府。
馬殷在位期間,上奉天子,下奉士民,很少妄起戰端。獎勵農桑,倡導紡織,發展茶葉,重視商業貿易,使經濟繁盛。免收關稅更令「四方商旅聞風輻」(《十國春秋》)。
馬殷死,次子馬希聲繼位,歷馬希範至馬希廣,楚國竟發生內亂。南唐乘機派大將邊鎬率軍入侵楚國,佔領長沙,楚國滅亡。
[荊南] (5 主 57 年)
高季興所建。高季興原為朱溫義子朱友讓的家奴
(後收為義子)。唐末因救昭宗有功,嶄露頭角,一直跟隨朱溫部隊南征北戰。後梁建立後,獲授荊南節度使,以江陵為根據地。
他曾大敗楚國。後梁末帝乾化三年 (公元 913 年)
九月,高季興私造戰艦五百艘,招募亡命之徒,割據自立。後唐滅梁,高季興向新政權稱臣,且向李存勗獻計攻打前蜀。
高季興對周邊諸國一概上表稱臣,以獲取賞賜和維持商貿往來,有「高賴子」之稱。他又乘江陵為南北交通要衝,不時截留南方各國送給中原王朝的貢品。
後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 928 年) 十二月,高季興病死,其子高從誨繼位,經高保融、高保勗,至高繼沖,把領土盡獻宋太祖,荊南滅亡。
[南漢] (5 主 67 年)
唐末,劉謙在嶺南封州 (今廣東) 任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謙死,長子劉隱繼承父職。隱死,弟弟劉龑 (又名劉岩) 在父兄的基業上再進一步,於番禺
(今廣州,號興王府) 稱帝,建國號「大越」,正式割據嶺南。次年,劉龑自稱漢室後人,改國號「漢」,史稱南漢。
南漢商業極為發達,與南唐「情若弟兄,義同交契」(潘佑《為李後主與南漢後主書》)。末期「作燒煮剝剔、刀山劍樹之刑,或令罪人鬥虎抵象。又賦斂煩重,人不聊生」(《東都事略》),「置媚川都
(案:即香港的大埔),定其課,令入海五百尺採珠。所居宮殿以珠、玳瑁飾之。陳延壽作諸淫巧,日費數萬金」(《宋史》),朝政日壞。
至劉鋹,投降宋室,南漢滅亡。
[吳越] (5 主 83 年)
唐末,「黃巢寇嶺表,江、淮之盜賊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閭里」(《舊五代史》)。董昌集合杭州地方武裝力量,予以抵抗,稱為「杭州八都」。吳越開國君主錢鏐,乃董昌之手下。
唐僖宗乾符六年 (公元 879
年),錢鏐率軍抵抗黃巢。事後,他將功勞歸於董昌,董昌因而被高駢推薦為杭州刺史。錢鏐漸獲董昌信任,接過「杭州八都」的指揮權,開始發展勢力。
浙東節度使劉漢宏派軍攻董昌,錢鏐把他擊敗。劉漢宏心有不甘,再戰再敗。錢鏐不久助董昌除去劉漢宏,佔領越州。昭宗乾寧二年 (公元 895 年)
二月,董昌在越州自立為帝。錢鏐勸董昌去帝號
(《通鑑》:「與其閉門作天子,與九族、百姓俱陷塗炭,豈若開門作節度使」),且向朝廷謝罪,董昌不肯。錢鏐卒之率「杭州八都」討伐董昌,攻克越州。後梁開平元年 (公元
907 年) 五月,錢鏐獲封為吳越王。
吳越據有杭、越、蘇、湖、溫、台、明、處、衢、婺、睦、秀、福十三州,約今浙江全省、江蘇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
經濟上,利用漁鹽桑蠶之利,使國家富庶。錢鏐又鼓勵開墾荒田,且大力興修水利,促進農業生產。對外貿易方面,與南漢、新羅、高麗、日本、琉球等國皆有通商,主要輸出瓷器、綾絹,輸入沉香、玳瑁、珍珠等,首都杭州「舟楫輻輳,望之不見首尾」(《舊五代史》)。
政治上,內無骨肉相殘,外事中原王朝甚謹。社會繁榮安定,為人民帶來好生活,也使文士薈萃,人才濟濟。
歷錢元瓘、錢弘佐、錢弘倧,末主錢弘俶獻土入宋,吳越亡。
[閩] (7 主 53 年)
王潮生於唐武宗會昌六年 (公元 846
年),乃琅琊王氏後人。黃巢之亂爆發,壽州屠夫王緒散盡家財起兵響應,俘王潮及其兩個弟弟。王緒要求王潮拋棄母親,節省軍糧,刺激王潮發動兵變,王緒遭禁錮,憂憤自殺。
王緒死後,王潮代領其眾,克泉州,攻福州。昭宗景福二年 (公元 893 年),佔據福州,繼而控制福建全境,王潮獲封為福建觀察使,升威武軍節度使。
王潮去世,弟弟王審知繼承兄位,封瑯琊郡王。朱溫篡唐,後梁封王審知為閩王,定都長樂 (福州)。閩國建立。
對內,王審知注意節儉,減輕賦稅力役,獎勵通商,廣招南渡人才,建立學校。對外,他向後梁稱臣,並與鄰近國家友好,保境安民。
王審知薨,閩國發生爭權內訌,實力大削。南唐乘機興兵進犯,閩國滅亡。
[後蜀] (2 主 41 年)
後唐滅前蜀,任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知祥入成都,平定叛將李紹琛,整飭吏治,有意割據自立。他先與東川節度使董璋合作,殺死後唐派來的監軍,擊退後唐派來的軍隊。再跟董璋決裂,消滅董璋。掃清一切障礙,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國號「大蜀」,史稱「後蜀」,改元「明德」。
孟知祥做了七個月皇帝便去世,由第三子孟昶繼位。孟昶早年勵精圖治,衣著樸素,興修水利,注重農桑,與民休息,後蜀國勢鼎盛。晚年卻貪圖享樂、沉迷酒色,生活奢侈,致使政治日壞,軍隊弱化
(孟昶寵妃花蕊夫人有「更無一個是男兒」之嘆),終為宋所滅。
[南唐] (3 主 39 年)
楊行密去世,其子楊渥繼位,性格驕侈,將士們多有不滿。攝政徐溫與左衙指揮使張顥於天佑四年 (公元 907 年)
發動政變,架空楊渥,共掌軍政。次年,徐、張殺死楊渥,改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張意欲獨攬大權,排擠徐,在謀士嚴可求協助下,徐殺張,且將殺楊渥之事歸罪於張。徐溫成為吳國實際掌權者,竟逐步翦除楊氏舊人勢力,培植新血。
徐溫官拜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東海郡王。可惜他的長子徐知訓驕倨淫暴,為朱瑾所殺。其他兒子又年幼。獨一養子徐知誥,可以信靠。溫死,知誥廢楊溥
(楊行密四子,楊渥、楊隆演之弟) 自立,建國號「唐」(史稱南唐。知誥以李唐皇族後裔自居,改名「李昪」),以金陵 (今南京) 為首都。
南唐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馬令《南唐書》:「五代之亂也,禮樂崩壞,文獻俱亡,而儒衣書服,盛於南唐。」
李璟繼位,更一度滅閩侵楚,意圖逐鹿中原
(聯合契丹以制約中原,征討周邊國家以壯大勢力,乃南唐生存之道)。可惜遇上英主後周世宗柴榮,在連續的軍事挫敗下,李璟去帝號改稱唐國主,並割江北淮南十四州予後周。
後主李煜因拒絕前往汴京,遭宋太祖派大軍討伐,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封「違命侯」。
[北漢] (4 主 28 年)
郭威篡漢,把湘陰公劉贇殺死。劉贇父親是劉知遠的弟弟劉崇
(沙陀人)。劉崇知悉兒子遇害,深感憤怒,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改名劉旻,仍用乾祐為年號,以示對後周不承認。
礙於地小民貧,北漢經常向契丹借援,劉崇因而自稱姪皇帝。兵役繁重,使境內人口大幅銳減。
太平興國四年 (公元 979 年),宋太宗攻陷太原,北漢滅亡。
---------
十國當中,有延續隋唐病痛者,如:
(1) 前蜀之重用宦官為樞密使;
(2) 北漢向契丹自稱侄皇帝。
有下開兩宋格局者,如:
(a) 吳、楚、南漢著力發展經濟 (尤其是商業);
(b) 後蜀過度重視經濟文化的發展,導致軍隊積弱;
(c) 吳越經營海上貿易;
(d) 南唐聯合北方強大的外族以制約中原。
前者可視為中古之尾聲,後者則可視為近古之前奏。
清人吳任臣編撰《十國春秋》,詳細交代十國種種事跡。治史者宜將此書與《通鑑》並讀。
[註] 有關十國君主的數目及國祚,主要參考錢穆《國史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