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范延光、楊光遠反叛

沙陀人石敬瑭向契丹耶律德光借兵消滅後唐,建立後晉,以汴梁為首都,是為高祖。

新政權創建不久,內亂接連發生。

天雄軍節度使范延光受術士張生「必為將相」、「蛇者龍也,帝王之兆」唆擺,暗懷叛逆之心。加上孫銳、馮暉迫逼,遂於鄴城起兵作亂,時為天福二年 (公元 937 年)。

高祖初「進范延光爵臨清郡王,以安其意」,奈何范不領情,只好「詔張從賓發河南兵數千人擊范延光」。延光使人誘從賓倒戈,從賓接受,與之同反,殺皇子河陽節度使石重信,攻入洛陽。皇子權東都留守石重乂不久亦遭殺害,叛軍聲勢大盛。

從賓率兵東扼汜水關,將逼汴州。高祖詔侯益統五千禁軍夥同杜重威討伐從賓。《宋史》<侯益傳>有以下一段記載:「范延光反大名,張從賓據河陽為聲援。晉祖召益,謂曰:『宗社危若綴旒,卿能為朕死耶?』益曰:『願假銳卒五千人,破賊必矣。』」頗能見出侯益之忠心。

「杜重威、侯益引兵至汜水,遇張從賓眾萬餘人,與戰,俘、斬殆盡,遂克汜水。從賓走,乘馬渡河,溺死,獲其黨張延播、繼祚、婁繼英,送大梁,斬之,滅其族。」

馮暉、孫銳領軍至六明鎮,為楊光遠所引渡河,半渡而被擊潰,傷亡慘重,斬首三千級。

至此,范延光知道謀反無法成功,「歸罪於孫銳而族之,遣使奉表待罪」。高祖最後寬恕待之,「制以范延光為天平節度使,仍賜鐵券」(後改封東平王,以太子少師致仕)。

范延光之亂甫結束,功臣之一楊光遠與桑維翰有嫌隙。光遠出任天雄節度使,高祖擔心光遠跋扈難制,桑維翰於是建議「分天雄之眾,加光遠太尉、西京留守兼河陽節度使」,光遠因而怨望。

光遠擅自「使其子承貴以甲士圍其 (指延光) 第,逼令自殺」,又不滿景延廣以詔命取去自己三百匹馬 (高祖借給他),怒曰:「(高祖) 是疑我也。」天福八年 (公元 943 年) 年底,光遠益驕,勾結契丹叛晉。

杜重威遣幕僚曹光裔見光遠,為其痛陳禍福,可惜光遠未曾動搖。隨著「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契丹,又與楊光遠通使往還」,且「引契丹將麻荅攻鄆州」,光遠正式反叛。

後晉出帝石重貴「命侍衛馬步都虞候、泰寧節度使李守貞將步騎二萬討楊光遠於青州」,光遠兵盡糧絕,契丹援兵竟不至。光遠感慨曰:「皇帝,皇帝,誤光遠矣。」卻不肯投降 (「吾昔在代北,嘗以紙錢祭天池而沈,人皆言當為天子,姑待之。」) 其子承勳劫父出居第,上表待罪,開城納官軍。李守貞入青州,遣人拉殺光遠。亂事方告平息。

范延光、楊光遠得到魏州兵馬支持 (二人俱為天雄軍節度使,唐朝為魏博節度使,河北三鎮之一) 便妄圖做皇帝,反映五代時的魏州確實具有軍事重要性,足以導致政治變天。

另外,二人終不敵中央禁軍 (侯益統率五千禁軍。李守貞為侍衛馬步都虞候,其所率部隊當也屬於禁軍系統),可見地方兵鎮與中央軍事力量爭持角力嚴重,為五代一大特色。

[主要參考資料]

1. 袁樞,《通鑑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