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含理曾積極推動康樂及體育活動,改善港人生活質素。
早於出任輔政司時,梅已擁有私人魚塘進行垂釣。做了港督之後,他熱心支持高爾夫球在香港的發展,任內粉嶺高爾夫球場 (The Fanling Golf)
落成啟用。
粉嶺高爾夫球場隸屬香港高爾夫球會 (The Hong Kong Golf Club),原名皇家香港高爾夫球會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1889 年 5 月 8 至 9 日,《孖剌西報》連續兩日刊登告示,徵求同道成立高爾夫球會。在船政司林士 (Robert Murray
Rumsey R.N.)、定例局議員史釗域 (Gershom Stewart) 爵士響應下,香港高爾夫球會成立。9 月 30
日,港府批准在快活谷興建高球場,比賽在那裡舉行。
1896 年,林士等人建議在深水灣 (Deep Water Bay) 設立高球場,港府兩年後回應訴求,批出一幅地皮。1911 年,高球會再於粉嶺興建 18
個洞的球場。初時球場並無樹木,只有小花數朵。場上也有不少山墳和金塔 (盛載死人骸骨的容器)。幸好得到梅展開大規模植樹 (1915 - 1919),以及慷慨捐出
5 萬元給受影響家庭作補償,環境才獲綠化,金塔亦移除。
梅含理又定期訪問上海板球隊,且出席由馬會舉辦的年度賽馬聚會
(農曆新年舉行)。對於沒有興趣離開辦公室做運動的人,梅說之以理:「做運動、玩遊戲有益身心」。他還開闢掃桿埔運動場,可謂不遺餘力。
儘管梅大力提倡康體文化,改善民生的措施未見減少。旺角颱風避難所落成、大潭篤水塘第二期工程展開,俱有助舒緩颱風帶給人民的傷害、解決食水短缺問題。
毛澤東說:「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梅則比較著重康體活動能夠美化人民生活,陶冶性情,紓解壓力。英國人懂享受生活,中國人只求生存,香港今不如昔,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另外,孟子曰:「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梅含理希望跟老百姓共同分享鍛煉體魄、遊玩的樂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更參考廣東話諧音「唔得㗎」為球場某片地命名,稱「Tommy
Tucker」(粉嶺原居民常說「唔得㗎」阻止高爾夫球擊中金塔)。中國先賢心目中的德治,早於懸掛米字旗的香港實現了。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Waters, T.F.R., "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