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天朝上國」向下墮落

鴉片戰爭前,中國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

早在南宋時,海上絲路開通,沿海城市蕃坊臨立,專門接待到中國經商居住的外國人。市舶司的設置,負責對進口貨物徵收關稅,更令府庫充實。著名歷史經濟學家 Angus Maddison 估計,宋代 GDP 佔當時全球的六成。經濟實力旺盛,是外國人願意視中國為天朝的主因。

蒙古滅宋,有一威尼斯人馬可波羅 (Marco Polo),隨父親和叔叔經絲綢之路到達大都 (今北京),謁見元世祖忽必烈。親眼目睹繁華景象,馬可波羅回國後將種種見聞寫成《遊記》,稱頌中國的文明與富庶,歐洲人從此仰慕中國。福建泉州港甚至和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號稱「東方第一大港」。

明太祖朱元璋驅除韃虜,以平民之資奪得帝位。惜乎目光狹隘,厲行鎖國政策。洪武七年 (公元 1374 年),撤銷泉州、明州 (今寧波)、廣州三處市舶司。唐宋以來外向、開放的姿態不再,一轉而為內向、保守,朝氣喪失。

儘管耶穌會教士利瑪竇來華引介了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知識,利在晚年回憶錄《利瑪竇中國札記》卻記載華人有嚴重「排外」心態:「中國人把所有的外國人都看做沒有知識的野蠻人,並且就用這樣的詞句來稱呼他們。他們甚至不屑從外國人的書裡學習任何東西,因為他們相信只有他們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學和知識。如果他們偶爾在他們的著述中有提到外國人的地方,他們也會把他們當做好像不容置疑地和森林與原野里的野獸差不多。」

「天朝上國」一方面「排外」閉關,一方面禁止不住民間私底下與外國人通商。西班牙在墨西哥開發銀礦,經呂宋 (今菲律賓)、澳門 (1557 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 和華人進行貿易,導致大量白銀流入中國。適逢「大明寶鈔」因通貨膨脹而幣值日貶,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時,一律徵銀,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民情,作出適應。中國自此成為使用銀本位的國家。

清室入主中原,朝廷徵稅,依舊收取白銀。農民往往需要把農作物轉換成白銀繳稅。英人輸入鴉片,致使白銀外流,物賤銀貴,百姓交不到稅。清政府遂有「禁煙」之舉。

又清聖祖康熙尚且不抗拒學習西學。歷雍正至乾隆,妄自尊大,自我中心,歧視外國人。終於,一場鴉片戰爭,迎來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李鴻章語),「天朝上國」淪為「次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