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國史,北洋軍閥其實也有強烈的民族情感、高尚的文化修養。今嘗試以吳佩孚、段祺瑞、張作霖為例說明。
吳佩孚棄文從武,投身軍旅,源於親眼目睹清廷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民國初建,內亂不止,吳呼籲「文官不貪污賣國,武官不爭搶地盤」,力主和平統一。「五四事件」爆發,學生運動波瀾壯闊,吳通電表示支持:「當此外交失敗之秋,顧忌者懾於威而不敢言,偏私者阿其好而不肯捨,銅駝荊棘,坐視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誰無義憤。彼莘莘學子激於愛國熱忱,而奔走呼號,前赴後繼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他更對青年軍人發豪情壯語:「我要把你們培養出一百個將軍來,把中國失去的土地都收回來!」且用「中國事中國人自了,盛意恕不敢承!」拒絕日本軍事經濟援助。賣國媚外?史實剛好相反。
吳佩孚屬直系,段祺瑞則是皖系首領。
段留學德國,曾致電要求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三造共和。1926 年 3 月 18
日發生「三一八慘案」(國、共兩黨在北京發起學生運動,要求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群眾在段祺瑞執政府門前廣場請願,要求衞隊長開門。衞隊長下令開槍,被擊斃學生和市民達
47 人,傷者 150 餘人,死者中包括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劉和珍),時任「臨時執政」的他,隨即趕赴現場,對死者長跪不起。其甚至為此終生食素,以示懺悔。
段又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 (內閣)
總理」。為人嚴肅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樸素,清廉如水,無積蓄、無房產。晚年潛心修佛,留下「八勿」,作為臨終遺言。「八勿」即「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余杰《1927:民國之死》說:「北洋時代的『舊軍閥』......比起國民黨時代的『新軍閥』,離文明世界更近。」此番話至少在段祺瑞身上是成立的。
奉系張作霖始終「反共」,多次嘗試收回蘇俄掌握的中東鐵路的權益,並嚴厲打擊蘇俄特務在東北的活動。控制北京政府後,他命令軍警衝入蘇俄駐北京使館,逮捕並處決躲藏在內的李大釗等中共要員,查獲並公佈蘇俄利用共產國際等組織顛覆北京政府的文件。
1928
年初,張更與日本人簽訂《滿洲獨立密約》。史太林視「該密約已經威脅到蘇聯遠東地區的安全,必須對變本加厲反蘇反共的張作霖實施清除計劃。」(戈爾巴基迪、普羅霍羅夫《克格勃下達暗殺令》)
皇姑屯爆炸事件,疑似蘇俄部署而非日本關東軍。
軍閥連年征戰,自私賣國,野蠻無知,欺壓百姓,強姦婦女?不過是國民黨史觀將其「妖魔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