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李陞與西營盤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軍在水坑口登陸後,旋即選擇今天西營盤的位置作為軍隊駐紮的營地 (位處海邊及山勢陡峭,有利軍事),駐有 800 名印籍士兵。「太平天國」亂事爆發,迫使華商南下逃避戰火,他們與清廷關係密切,且帶來大量資金和勞動力,其中一位名叫李陞,對西營盤發展貢獻甚大。

李陞,又名李璿,號玉衡,原籍廣東新會。他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祖父李達聰曾以巨資襄辦善舉,獲清廷表彰。1857 年,李陞跟隨大哥李良來港,在西營盤購置土地,興建碼頭、倉庫,開設銀號。憑著轉賣土地和房產,李氏兄弟賺取了豐厚利潤。

1864 年,李良去世,李陞成為家族裡的領袖。1890 年,他興建高陞戲院 (皇后大道西 117 號,1973 年拆卸),且參與港府填海計劃,開始大規模進軍房地產市場,建成李陞街和高陞街 (因這條街位於高陞戲院後面,故名曰高陞街) 等,擔任「置地」(由遮打爵士創辦) 股東兼董事。另外,他協助創辦東華醫院及育才書社。

直至 1881 年為止,李的納稅總額遠超所有洋商,乃全港之首。他逝世時,港府向其後人徵收接近 600 萬元遺產稅,相當於 1895 年財政盈餘 (189 萬) 的三倍有多。

西營盤有不少售賣海味和藥材的店鋪。自皇后大道西一直向山上發展,劃出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 (原稱第四街,華人忌諱「四」字,港府決定順應民意,將街名改為高街,示意街道所處位置較高),兩邊則以東邊街和西邊街為界,而正街則為這個區域的中心點,形成一個「目」字形的街道規劃。

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前身為國家醫院 (Government Civic Hospital),1874 年創立,是香港第一所非軍用、公立、以西方醫學方法替病人治病的醫院。瑪麗醫院落成前,它一直是香港大學教學醫院。創立輔仁文社的楊衢雲,於此處失救不治 (遭清廷買兇射殺);跟孫中山先生並稱的黃興,在此處治療養傷 (黃花崗之役後)。由此可以約略窺見舊時港中兩地唇齒相依。

鑒於香港缺乏醫療人才,普遍華人醫學常識貧乏,英國政府決定以優厚福利作招徠,從國內及其屬地延攬外藉醫療人員到港,1892 年在高街盡頭興建宿舍,供醫療人員居住。可惜二戰期間,宿舍一度被日軍用作刑場。戰後復被改作精神病院。建築物帶著陰森可怖,提供創作靈感催生靈異傳聞,「高街鬼屋」傳說因而出現。

1894 年香港發生鼠疫,港府在西邊街興建西約華人公立醫局 (1909 年啟用),專門照顧鼠疫病者。名校如英皇書院、聖士提反書院等,建校之初亦座落西營盤。

補充一點,西營盤風月事業也十分昌盛,染上性病的海員或妓女,往往到國家醫院求診。醫院同時為妓女提供定期驗身服務,遏止性病傳播,有「性病醫院」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