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輔是一位極具魄力的港督。輔政司史釗域突然病倒,他不顧慣例,獨自承擔起史所有職務。有見於潔淨局效用存疑,他認為是局內欠缺主管所致,因而委任殖民地醫官
(Colonial Surgeon) 為潔淨局主席,負責一切維持環境衛生及市民健康的事務。教育方面,他積極擴建及改善學習設施,讓更多人能夠讀書識字,深受督學
(Inspector of Schools) 歐德理讚賞。
不過,德輔並不喜歡窮奢極侈。儘管有重建「政府山」(「政府山」是香港早年政教中心,各行政機關、郵政局、聖約翰座堂等皆設在此)、擴建「總督府」之舉,對於增建寬
40 英尺、長 60 英尺、高 26 英尺的豪華宴會廳 (花費約 4 萬元),德輔始終心不甘情不願,斥之為「耗損有限的錢包 (a limited
purse)」。
又德輔任內,香港電燈有限公司 (簡稱「港燈」) 正式成立 (1889
年,創辦人為遮打爵士,主要替「置地」多座位於新填地上的新式寫字樓提供照明服務)。香港能夠作為亞洲最早有電力供應的城市之一,「港燈」確實功不可沒。
「港燈」首座發電廠建於灣仔永豐街附近,發電機組以蒸汽推動,1890 年 12 月 1 日下午 6 時開始供電,用戶不過 600,街燈僅 75
盞。發電機組外,廠內還設有員工宿舍和辦公大樓。
隨著時代發展,發電廠改用柴油發電機組,供電範圍由中環延伸至西環及山頂。「港燈」更在 1913
年選址北角另建發電廠,取代不敷應用的灣仔發電廠。二戰期間,北角發電廠成為曉士兵團 (百德新少校指揮,36
名成員全是年過半百、曾經參與一戰等國際戰事的退役軍人,來自英法等國) 負隅頑抗日軍的重要據點,與淺水灣酒店齊名。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日街、月街、星街,往昔俱與灣仔發電廠為鄰。港府取《三字經》中「三光者,日月星」命名街道,比喻電力帶來光明,固然有違華夏古意
(經文中的「光」應解作天然光線之來源),卻賦予經典一種現代的內涵、一種屬於香港的特色。香港、華夏兩套文化不即不離,此處最當細味。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