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雲離港後,英國殖民地部安排喬治‧斯特拉恩 (George Strahan) 出任港督。然而,喬治‧斯特拉恩於 1887 年 2 月在伯恩茅斯
(Bournemouth) 突然離世,致使香港進入長達 22 個月的「港督位置懸空時期」(Interregnum)。
馬師爵士 (Sir William Henry Marsh)、金馬倫爵士 (Sir William Gordon Cameron)
先後在這段時間署任港督。
馬師治下的香港
早在寶雲抵港前,馬師曾經署任港督。重操故業的他,率先要面對以下一個爛攤子:社會各界對潔淨局 (Sanitary Board) 組成之批評。
事緣寶雲籌組潔淨局時,只委任 4 名官守議員 (包括:測量總監、首席醫官、總登記官、警隊首長),非官守議員 1
名也沒有。此舉激起英籍商人反感,寶雲卻已逃之夭夭。為了疏導民間不滿情緒,馬師宣佈委任 4 名非官守議員,且將局內所有辯論向公眾開放,提高透明度。
另外,有見查維克關注華人聚居地過份擁擠,馬師委派土地發展委員會 (Land Committee)
尋找更多建築用地,調查擴展人口的可能性,並按時呈交報告,嘗試予以補救。
1886 年,馬師又把寶雲遺留下來的一系列有關商業事務的法案提交定例局審議。
基礎建設方面,大潭水塘的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令供水系統得以完善。不過,港府亦為此首次承擔入不敷支的窘困。
16 個月後 (即 1887 年 4 月),馬師功成身退,由金馬倫接替。今天灣仔的馬師道和紅磡孖庶街,都是以他命名。
金馬倫對香港的貢獻
金馬倫是軍人出身,1884 年出任駐中國、香港及海峽殖民地英軍司令,曾協助寶雲平定因中法戰爭所引發的騷動。馬師去職,金馬倫署任港督。短短 6
個月內,他作出了多項貢獻,影響香港深遠。
首先,他重組潔淨局。局內有 4 名官守議員、6 名非官守議員。非官守議員中,4 名必須是華人,2
名由陪審員名單上需繳交差餉者選出,其餘則是港督委任。首屆潔淨局選舉於 1888 年 6 月 12 日舉行,堪富利士、法蘭些士分別以 71 票及 55
票當選。
其次,他用強硬手段通過法案,規定所有建築物的設計、施工、尺寸必須符合官方衛生標準。儘管房東們因擔心耗費過鉅而紛紛發起抗議、議會內非官守議員一致反對,金馬倫依然堅持己見,「雖千萬人吾往矣」。香港衛生狀況卒之獲得改善,金馬倫卻賠上了名聲。
其三,他完成了山頂警署 (the Gough Hill police station) 和堅尼地城警署 (the Kennedy Town police
station) 的興建。前者是山頂越來越多人居住的標誌,後者則在 1894 年上環鼠疫期間改建為臨時醫院。
結語
香港未有在「港督位置懸空時期」出現嚴重管治危機,史家韋爾什 (Frank Welsh) 歸功於政務官。他認為,這些官員
(如助理輔政司駱克、警察司迪恩、財政司李斯特、首席裁判司羅素) 大多通過 20
年前設立的官學生計劃選拔出來,精通華語,善於與華人溝通。他們具備豐富知識、經驗,正好彌補港督位置懸空所造成的問題。曾銳生甚至坦言:「只要公務員能幹而投入工作,而且在行使管治權時願意接受約束並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便能發揮良好的管治作用」,言下之意,「大海航行靠舵手」並非香港致治之道。
「港督位置懸空時期」同時是香港出洋人數下跌、回流人數上升的時期。究其原因,可能和美國通過《排華法案》、英屬自治領限制入境人數有關。從此,「往新、舊金山
(新金山指澳洲墨爾本,舊金山指美國三藩市) 掘金」成為歷史。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3. 曾銳生,《管治香港:政務官與良好管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