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花費了二千六百萬紐幣設計新國旗,56.6% 紐西蘭人仍然選擇沿用以「米」字藍船旗 (Blue Ensign)
為背景的舊國旗。他們對英殖歷史的尊重和珍視,值得香港人反思。
紐西蘭過往曾經爆發抗英戰爭,1845 - 72 年的「毛利人 (Māori)
戰爭」便是其中例子。歷經百多年,紐西蘭人不但未有痛恨前殖民宗主,而且視英殖為對自身民族的鍛煉、培育。「沒有英國,就沒有紐西蘭」,正是因為這個強烈的歷史意識、道德責任感,任憑總理約翰‧基伊
(John Key) 如何花言巧語,紐西蘭人都不為所動,用選票堅決表態,卒之造就今日公投結果。
香港過去也發生「新界六日戰」、「六七暴動」等抗英事件。不過,和紐西蘭人不同,港人始終無法釋懷。加上中英談判期間誤會英國「出賣」自己、「香港被英國管治,是一段淒怨的、受盡屈辱的滄桑史」乘機襲來,港人於
97 前未有透過大型群眾運動爭取維持現狀,97 後只知數說傀儡政府和前殖民宗主不是。
其實,二戰結束後,英國是什麼境況,大家一清二楚。四個字足以概括 -
日落黃昏。香港七八十年代光景,是古老帝國之餘暉。挾此與剛好發跡的無賴談判,先天後天俱無優勢,自然落得被中共牽着鼻子走。故意「出賣」港人?更似是迫於無奈!
又英國不願意給予全港持 BNO 人士「居英權」,主要考慮到大批港人湧入,將加重本土負擔。況且,純粹以 BNO
為「逃生門」者不知凡幾。經歷過近年中共大量殖入新移民,港人沒有理由不明白倫敦政府的憂慮。
至於持「非我族類」的立場批判英治歷史、反對爭取英國介入香港建國,斥之為縱容「異族統治」者,他們多少不明白「異族統治」不一定不好。
中國歷史上「異族統治」之所以令百姓受苦,原因是以下兩個條件同時存在:(1) 管治族群的人口遠少於被管治族群的人口;(2)
管治族群的文化水平遠低於被管治族群。因為 (1),所以恐怕生命受損;因為
(2),所以自我形象低落。為保生命安全及管治合法性,遂採取欺壓、歧視、清洗文化等手段。有元一代,清朝初年,莫不如此。可是,「五胡十六國」的前燕,則因慕容氏入主中原前已有一定文化水平,「異族統治」並未帶來壞影響,反而刺激文化昌盛。錢穆《國史大綱》把他們的統治稱為「胡漢合作」。
回到香港,自從設立華民政務司、實施「官學生計劃」以來,英國對港管治,何嘗不是一次「華洋合作」?今時今日,港人普遍粗通英語,英人亦有鉆研中國古典者。他朝英國在「支爆」後臨時接管香港、協助香港邁向獨立,「華洋合作」只會進一步鞏固,卻必定不會變質成不公平、高壓的「異族統治」。
當然,「伊斯蘭國」肆虐、脫離「歐盟」等問題已令英國無意干涉遠東事務,但港人難道不懂以英國和 97
前的香港為藍本自建新國嗎?堅持穿著西裝、時刻鍛煉自己英語水平、維持國際視野和生活品味、享受自由戀愛、感激歷任港督對香港的貢獻、正面肯定英治時代、爭取實現民主......屆時香港將變成另一個英國,一個充滿本地風味的英國。
紐西蘭於 1907
年踏上獨立自主之路,迄今仍以「米」字藍船旗為榮。作為事頭婆「皇冠上一粒珍貴的珠寶」,香港能不高舉香港旗嗎?「洋奴」也罷,「黃皮白心」也罷,反正不做「蝗蟲」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