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高舉「龍獅旗」,除了是向國際表示香港人至今毋忘英國過去的優良管治外,更重要是「龍獅旗」能用簡單的圖案將香港一直以來的特徵及歷史清晰地表達出來。
「龍獅旗」中的龍獅徽號其實即是「香港盾徽」。它是一名英國人在香港日治時期,於赤柱戰犯集中營所繪。「香港盾徽」後來經過倫敦英國紋章院修改,於 1959 年
1 月 21 日正式頒佈。同年 3 月,當時正在訪港的菲臘親王 (英女皇的夫婿) 代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將盾徽授予香港。7 月 27
日,港府正式以此取代「阿群帶路圖」,作為殖民地旗幟設計樣式。「香港盾徽」自此一直為港府沿用,直至 97 主權移交為止。
和港共政府的「抽氣扇」區徽不同,「香港盾徽」的設計可謂別出心裁、匠心獨運。
「香港盾徽」的最下方是一座綠色小島,代表英國最初佔領的地方 - 香港島。小島的最上方有一面盾牌,分為上、下兩部份。上半部份以紅色為底色,繪有一枚海軍皇冠
(Naval Crown),寓意皇家海軍和英國商船隊 (Merchant Navy)
對香港開埠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下半部份以白色為底色,最下端畫有象徵海水的波紋,而海面上的左、右方各繪有一艘中國帆船,寓意香港早期是一個小漁港,並十分重視海上貿易。盾牌的上、下部份由一條象徵城牆的凹凸線條分隔開,用以紀念
1941 年的「香港保衛戰」。
又盾牌的左、右兩邊,分別繪有一隻頭戴皇冠的獅子,以及一條龍,作為守護盾牌的靈獸。獅子是英國王室的象徵,龍則取材自滿清的黃龍旗,代表清廷。兩者以站立的姿勢互相對望,共同拱衛中間的盾牌。這意味著英國並無賤視清廷,且願意與清廷合作一起守護香港。最後,盾牌的上方繪有一隻頭戴皇冠,手持珍珠,面向盾徽左方的小獅子,這隻小獅子其實是代表香港歷屆總督
(因「香港總督」多由英國政府委任,故小獅子面向大獅子的一方),而那顆珍珠則寓意香港是「東方之珠」。
圖案雖然簡單,但香港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大家一看便一清二楚。
無奈的是,97
主權移交後,港共政府改用洋紫荊作為區徽。洋紫荊既不能象徵香港過去的歷史,亦無法交代香港獨有的優點。它純粹是一個無意義的符號而已!中共何以要用一個無意義的符號作為香港的區徽?原因很簡單:它旨在令香港人日益對香港陌生,從而消滅香港人的主體意識,以加快中國殖民步伐的完成。
慶幸的是,「雨傘革命」以後,香港人已日漸拆穿中共過去的陰謀詭計。「龍獅旗」再度迎風飄揚,多少反映香港人開始覺醒自己原來的根源,預示著香港民族的正式誕生
(儘管清朝已經滅亡、大英亦已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