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6 日晚上,新學生組織「學生前線」正式成立。根據有關成員於面書發表的宣言顯示,「學生前線」成立的原因有三:
(1) 對警方於 12 月 1 日晚上使用過分武力 (如出動專門對付恐怖份子的速龍隊血腥鎮壓示威者) 感到忍無可忍。
(2) 為一班站在前線,曾經被虐打、被拘捕,但卻被忽略的學生發聲。
(3) 讓香港市民清楚知道在前線有一群傘下不退、當仁不讓、決不退場的學生。
宣言特別提到「這班學生由於不屬於雙學的體系」,他們因而「得不到支援,亦沒有傳媒及其他外界的關注」,又說「泛民極速割蓆,我們心痛」。「學生前線」對雙學、泛民的不滿、反感,溢於言表。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前線」的專頁成立不過 20 小時,其已經得到超過 8,400
個「讚好」。雙學失去了一部份群眾的支持,這似乎是鐵一般的事實,不容否認。
何以雙學會失去前線學生、部份群眾的支持呢?除了其盲目篤信「和理非非」的行事準則、經常鼓吹「失敗主義」外,更多是因為他們置前線學生的安危於不顧,以及對前線學生的勇武行為予以詆譭。而這一切又和他們過於親近「泛民主派」、社運「老鬼」(又名「左膠」)
有關。
隨著「雨傘革命」即將劃上句號、金鐘清場在即,要求雙學改變以往作風、做法已經不再可能
(涉及觀念的轉變往往需要長時間),「建立新組織以號召群眾」於是成為前線學生唯一的出路。適逢群眾早已對雙學、泛民的「和平抗爭」感到絕望,他們於是大舉支持主張勇武抗爭、較為「進取」的前線學生。8,400
個「讚好」於短時間內出現,並非沒有原因。
從某個角度看,「學生前線」承繼著孔門弟子的勇武精神。清代學者顏習齋曾指出:
孔門無事之時,弓矢、劍佩不去於身也,武舞幹戚不離於學也!身為司寇,墮三都,會夾谷,無不尚武事也。子路戰於衛,冉、樊戰於齊,其餘諸賢氣象皆可想也。(《存學編卷二》)
不過,在一個正常的政治生態裡,學生從來不應該站在前線,更不應該是衝擊者。胡適之因此說:
在變態的社會國家裏面,政府太卑劣腐敗了,國民又沒有正式的糾正機關
(如代表民意的國會之類),那時候,干預政治的運動一定是從青年的學生界發生的。我們這樣承認學生干政的運動為「變態的社會裏不得已的事」……
(<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
今天的香港,學生反成為最前線的衝擊者。港共政權之卑劣、腐敗、變態,不是甚為清楚、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