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晚年,有一對男寵,深得武后歡喜。這對男寵即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張易之,張行成之族孫。其年紀甚輕,姿容頗美,而且擅長音律。
尚乘奉御張易之,行成之族孫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太平公主推薦張易之的弟弟張昌宗入宮侍侯武后,張昌宗乘機舉薦兄長。結果,兄弟二人均「得幸於太后」。
太平公主薦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復薦易之,兄弟皆得幸於太后,常傅朱粉,衣錦繡。(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張昌宗升任散騎常侍,張易之則官拜司衞少卿。二人深得武后喜愛,因此,所受的賞賜不斷,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晉卿等更於張易之的門庭外等候,爭執鞭轡。二人地位之隆,可見一斑。
昌宗累遷散騎常侍,易之為司衛少卿;拜其母臧氏、韋氏為太夫人,賞賜不可勝紀,仍敕鳳閣侍郎李迥秀為臧氏私夫。迥秀,大亮之族孫也。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晉卿皆候易之門庭,爭執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聖曆二年(己亥,公元六九九年),武后更以張易之為控鶴監,張昌宗、吉頊、田歸道、李迥秀、薛稷(薛元超之從子)等為控鶴監內供奉。
甲子,置控鶴臨丞、主簿等官,率皆嬖寵之人,頗用才能文學之士以參之。以司衛卿張易之為控鶴監,銀青光祿大夫張昌宗、左臺中丞吉頊、殿中監田歸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鳳閣舍人薛稷、正諫大夫臨汾員半千皆為控鶴監內供奉。(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所謂「控鶴」,其實即意指得到武則天寵幸的男人。在「控鶴監內供奉」眾人中,員半千「以古無此官,且所聚多輕薄之士」,上疏要求罷廢與「控鶴」有關的官職。武后由是不滿,把半千貶為水部郎中。
半千以古無此官,且所聚多輕薄之士,上疏請罷之;由是忤旨,左遷水部郎中。(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控鶴後來被改名為奉宸府,張易之擔任奉宸令。
六月,改控鶴為奉宸府,以張易之為奉宸令。(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易之、昌宗甚得武后歡心,故此,二人經常出入宮禁。
太后每內殿曲宴,輒引諸武、易之及弟祕書監昌宗飲博嘲謔。(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為了避免惹來閒言閒語,武后於是命張易之、張昌宗與文學之士李嶠等修三教珠英於內殿。
后欲掩其跡,乃命易之、昌宗與文學之士李嶠等修三教珠英於內殿。(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張昌宗長期處於宮中,武三思乘機巴結,把昌宗塑造成周靈王的太子王子晉的化身。
武三思奏昌宗乃王子晉後身。太后命昌宗衣羽衣,吹笙,乘木鶴於庭中;文士皆賦詩以美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不過,張氏兄弟雖飽受武后寵愛,武后依然「多選美少年為奉宸內供奉」。右補闕朱敬則終按奈不住,直言勸諫。
太后又多選美少年為奉宸內供奉,右補闕朱敬則諫曰:「陛下內寵有易之、昌宗,足矣。近聞右監門衞長史侯祥等,明自媒衒,醜慢不恥,求為奉宸內供奉,無禮無儀,溢于朝聽。臣職在諫諍,不敢不奏。」太后勞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賜綵百段。(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張易之、張昌宗又競相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
易之、昌宗競以豪侈相勝。弟昌儀為洛陽令,請屬無不從。嘗早朝,有選人姓薛,以金五十兩并狀邀其馬而賂之。昌儀受金,至朝堂,以狀授天官侍郎張錫。數日,錫失其狀,以問昌儀,昌儀罵曰:「不了事人!我亦不記,但姓薛者即與之。」錫懼,退,索在銓姓薛者六十餘人,悉留注官。錫,文瓘之兄之子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
我們不難想像,武后一旦失勢/厭倦了張氏兄弟,張氏兄弟生活必不好過。二人後來接受吉頊之建議,支持重立李顯為太子。這決定多少經過一番個人利害得失之盤算,並非二人偶然為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