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元年(壬午,公元六八二年),西突厥的阿史那車簿率領十姓部眾起兵作反。
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帥十姓反。(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高宗於是以裴行儉為金牙道行軍大總管,率領閻懷旦等三總管分道征討西突厥。
辛未,以禮部尚書聞喜憲公裴行儉為金牙道行軍大總管,帥右金吾將軍閻懷旦等三總管分道討西突厥。(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軍隊尚未出發,行儉已然離世。
師未行,行儉薨。(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行儉生前頗有知人之明,其曾高度稱許王劇、蘇味道(當時仍未知名)。
行儉有知人之鑒,初為吏部侍郎,前進士王劇、咸陽尉欒城蘇味道皆未知名。行儉一見,謂之曰:「二君後當相次常銓衡,僕有弱息,願以為托。」(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王劇有一弟弟,名曰王勃。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著名,號稱「初唐四傑」。李敬玄對四人尤為推重。
是時劇弟勃與華陰楊炯、范陽盧照鄰、義烏駱賓王皆以文章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重之,以為必顯達。(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然而,裴行儉卻不看好「初唐四傑」之前途。
行儉曰:「士之致遠者,當先器識而後才藝。勃等雖有文華,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邪!楊子稍沈靜,應至令長;餘得令終幸矣。」(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觀乎四傑後來之遭遇,行儉之言可謂頗有先見之明。
既而勃渡海墮水,炯終於盈川令,照鄰惡疾不愈,赴水死,賓王反誅,劇、味道皆典選,如行儉言。(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行儉又經常提拔有才幹之將領,如程務挺、張虔勖、王方翼、劉敬同、李多祚、黑齒常之。這些人後來皆成為唐室之名將。
行儉為將帥,所引偏裨如程務挺、張虔勖、王方翼、劉敬同、李多祚、黑齒常之,後多為名將。(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對於遺失犀角、麝香之左右,引致「馬倒,鞍破」之令史,行儉皆予以寬仁,不再追究。
行儉嘗命左右取犀角、麝香而失之。又敕賜馬及鞍,令史輒馳驟,馬倒,鞍破。二人皆逃去,行儉使人召還,謂曰:「爾曹皆誤耳,何相輕之甚邪!」待之如故。(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軍吏王休烈曾把馬腦盤(破阿史那都支後獲得)摔壞了,行儉亦沒有感到可惜,也沒對休烈加以怪責。
破阿史那都支,得馬腦盤,廣二尺餘,以示將士,軍吏王休烈捧盤升階,跌而碎之,惶恐,叩頭流血。行儉笑曰:「爾非故為,何至於是!」不復有追惜之色。(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由於行儉為國盡忠,且待人寬厚,高宗決定把都支等資產金器三千餘物(包括牲畜),分賜給行儉之親屬。
詔賜都支等資產金器三千餘物,雜畜稱是,並分給親故及偏裨,數日而盡。(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另外,唐軍出師未成,西突厥之阿史那車薄因此得以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