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二十九、興昔亡被殺

龍朔二年(壬戌,公元六六二年)十二月,西突厥之興昔亡可汗被殺,興昔亡可汗即是阿史那彌射也。

且說興昔亡可汗(即阿史那彌射)與繼往絕可汗(即阿史那步真)雖分治西突厥,二人卻有仇怨。適逢風海道總管蘇海政受高宗詔討伐龜茲,興昔亡、繼往絕二可汗亦被敕令發兵。繼往絕於是打算誣陷興昔亡謀反,請蘇海政誅殺興昔亡。

風海道總管蘇海政受詔討龜茲,敕興昔亡、繼往絕二可汗發兵與之俱。至興昔亡之境,繼往絕素與興昔亡有怨,密謂海政曰:「彌射謀反,請誅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是時,蘇海政僅有兵數千,其恐怕興昔亡真的謀反,自己受制於人,其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斬殺興昔亡及其徒眾。

時海政兵才數千,集軍吏謀曰:「彌射若反,我輩無噍類,不如先事誅之。」乃矯稱敕,令大總管繼帛數萬段賜可汗及諸酋長,興昔亡帥其徒受賜,海政悉收斬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鼠尼施、拔塞干兩部在興昔亡被殺後逃亡,海政與繼往絕追擊之,將其平定。然而,當海政領軍回程時,其在疏勒南部受到弓月部與吐蕃之聯兵威脅。海政不敢正面接戰,其於是「以軍資賂吐蕃」,和吐蕃講和。

其鼠尼施、拔塞干兩部亡走,海政與繼往絕追討,平之。軍還,至疏勒南,弓月部復引吐蕃之眾來,欲與唐兵戰;海政以師老不敢戰,以軍資賂吐蕃,約和而還。(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蘇海政錯殺興昔亡後,西突厥諸部皆以興昔亡之死為受冤,對唐室各有離心。

由是諸部落皆以興昔亡為冤,各有離心。(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繼往絕死後,西突厥諸部盡數附於吐蕃。

繼往絕尋卒,十姓無主,有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其餘眾附於吐蕃。(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其實,倘若蘇海政查究清楚才決定殺興昔亡,興昔亡焉會蒙冤而死?又海政錯殺了興昔亡後,若能不對鼠尼施、拔塞干兩部加以討伐,其又怎會招致弓月部之反抗?各部之離心?蓋因蘇海政對興昔亡及其部眾本無仁心之感通,其遂做出一連串失當之決定。彼既以不仁待人,人自不以仁待彼。唐之盡失西突厥諸部,理由正在此(此亦是高宗一朝武將變質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