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九十二、對外拓展

太宗後期,除了用兵高麗、薛延陀外,其亦十分關注其他邊彊民族之管理,經常介入邊彊民族之事宜。

貞觀二十一年(丁未,公元六四七年)二月,丙寅,太宗置燕然都護府,統瀚海等六都督、皋蘭等七州。由李素立任職。

丙寅,置燕然都護府,統瀚海等六都督、皋蘭等七州,以揚州都督府司馬李素立為之。素立撫以恩信,夷落懷之,共率馬牛為獻;素立唯受其酒一杯,餘悉還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八月,骨利幹遣使入貢。骨利幹為鐵勒之其中一部。太宗以骨利幹為玄闕州,拜其首領為刺史。

辛未,骨利幹遣使入貢;丙戌,以骨利幹為玄闕州,拜其俟斤為刺史。骨利幹於鐵勒諸部為最遠,晝長夜短,日沒後,天色正曛,煮羊脾適熟,日已復出矣。(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奴剌啜匐俟友、突厥之車鼻可汗相繼內附、入貢。唐室勢力進一步向外推展。

冬,十月,庚辰,奴剌啜匐俟友帥其所部萬餘人內附。(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十一月,突厥車鼻可汗遣使入貢。(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車鼻可汗原名斛勃,本突厥同族,世為小可汗。頡利敗亡後,突厥餘眾本來意圖奉斛勃為大可汗,但當時薛延陀勢大,車鼻不敢當,其於是率領部眾歸之。

車鼻名斛勃,本突厥同族,世為小可汗。頡利之敗,突厥餘眾欲奉以為大可汗,時薛延陀方強,車鼻不敢當,帥其眾歸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後來薛延陀打算除去車鼻,車鼻於是出逃,薛延陀追擊,車鼻領兵與之交戰,大破薛延陀之兵馬。戰後,車鼻建牙於金山之北,自稱乙注車鼻可汗,突厥餘眾稍稍歸附之,數年間,車鼻擁兵三萬人,其不時劫掠薛延陀。

或說薛延陀:「車鼻貴種,有勇略,為眾所附,恐為後患,不如殺之。」車鼻知之,逃去。薛延陀遣數千騎追之,車鼻勒兵與戰,大破之,乃建牙於金山之北,自稱乙注車鼻可汗,突厥餘眾稍稍歸之,數年間勝兵三萬人,時出抄掠薛延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薛延陀滅亡後,車鼻勢力更張,其雖遣其子沙缽羅特勒入見,又請親自入朝。可是,當太宗正式詔見他,他卻並未前來。

及薛延陀敗,車鼻勢益張,遣其子沙缽羅特勒入見,又請身自入朝。詔遣將軍郭廣敬征之。車鼻特為好言,初無來意,竟不至。(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太宗於是派遣右驍衛郎將高侃發回紇、僕骨等兵襲擊之。結果,其統領之諸部落相繼來降。

上以突厥車鼻可汗不入朝,遣右驍衛郎將高侃發回紇、僕骨等兵襲擊之。兵入其境,諸部落相繼來降。拔悉密吐屯肥羅察降,以其地置新黎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西趙酋長趙磨亦領部眾歸附,太宗以其原來之根據地為明州。

十二月,壬申,西趙酋長趙磨帥萬餘戶內附,以其地為明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貞觀二十二年(戊申,公元六四八年),新羅國王金善德卒,太宗又以善德之妹真德為柱國,封樂浪郡王。

新羅王金善德卒,以善德妹真德為柱國,封樂浪郡王,遣使冊命。(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由於太宗身為「天可汗」,其需知道、仲裁各國之糾紛。百濟派兵進攻新羅,以致新羅損失了十三座城池,新羅立即向太宗奏報,並無隱瞞。

己丑,新羅奏為百濟所攻,破其十三城。(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新羅之相國金春秋(金真德之弟)及其子文王入見。太宗對二人禮待有嘉,任命春秋為特進,文王為左武衛將軍。

癸未,新羅相金春秋及其子文王入見。春秋,真德之弟也。上以春秋為特進,文王為左武衛將軍。春秋請改章服從中國,內出冬服賜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東北三國(其餘兩國為高麗、百濟)中,新羅似和唐室關係最友善。

鐵勒之另一部:結骨在貞觀二十二年二月入朝,打破以往其未通中國之舊制。

結骨自古未通中國,聞鐵勒諸部皆服,二月,其俟利發失缽屈阿棧入朝。其國人皆長大,赤髮綠睛,有黑髮者以為不祥。上宴之於天成殿,謂侍臣曰:「昔渭橋斬三突厥首,自謂功多,今斯人在席,更不以為怪邪!」失缽屈阿棧請除一官,「執笏而歸,誠百世之幸。」戊午,以結骨為堅昆都督府,以失缽屈阿棧為右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隸燕然都護。又以阿史德時健俟斤部落置祁連州,隸靈州都督。(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和西漢武帝之向外擴展不同,太宗之向外推展,「令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並且「使窮發之地盡為編戶」。

是時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辛酉,上引見諸胡使者,謂侍臣曰:「漢武帝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發之地盡為編戶乎!」(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此顯然是第二帝國比第一帝國之優勝處。

貞觀二十二年(戊申,公元六四八年)四月,丁巳,梁建方領兵大破松外蠻。

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將軍梁建方擊松外蠻,破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何以太宗派遣梁建方出兵松外蠻呢?因劉伯英宣稱「松外諸蠻暫降復叛」,太宗為免後患,於是命梁健方發巴蜀十二州兵討之。

初,巂州都督劉伯英上言:「松外諸蠻暫降復叛,請出師討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敕建方發巴蜀十二州兵討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在威迫利誘之下,松外諸蠻終於降唐。

蠻酋雙捨帥眾拒戰,建方擊敗之,殺獲千餘人。群蠻震懾,亡竄山谷。建方分遣使者諭以利害,皆來歸附,前後至者七十部,戶十萬九千三百,建方署其酋長蒙和等為縣令,各統所部,莫不感悅。因遣使詣西洱河,其帥楊盛大駭,具船將遁,使者曉諭以威信,盛遂請降。其地有楊、李、趙、董等數十姓,各據一州,大者六百,小者二、三百戶,無大君長,不相統壹,語雖小訛,其生業、風俗,大略與中國同,自云本皆華人,其所異者以十二月為歲首。(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契丹之曲據帶領眾人內附,太宗於其地設置玄州,以曲據為刺史,隸屬營州都督府。

己未,契丹辱紇主曲據帥眾內附。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據為刺史,隸營州都督府。(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太宗又派王玄策出擊阿羅那順,降服中天竺,取得軍事上的勝利。

五月,庚子,右衛率長史王玄策擊帝那伏帝王阿羅那順,大破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初,中天竺王屍羅逸多兵最強,四天竺皆臣之,玄策奉使至天竺,諸國皆遣使入貢。會屍羅逸多卒,國中大亂,其臣阿羅那順自立,發胡兵攻玄策;玄策帥從者三十人與戰,力不敵,悉為所擒,阿羅那順盡掠諸國貢物。玄策脫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書征鄰國兵,吐蕃遣精銳千二百人、泥婆國遣七千餘騎赴之。玄策與其副蔣師仁帥二國之兵,進至中天竺所居茶餺和羅城,連戰三日,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阿羅那順棄城走,更收餘眾,還與師仁戰;又破之,擒阿羅那順。餘眾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衛江,師仁進擊之,眾潰,獲其妃及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於是天竺響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餘所,俘阿羅那順以歸。以玄策為朝散大夫。(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龜茲方面,其國王伐疊剛逝世,伐疊之弟訶黎布失畢繼立,因不尊重臣下,侵凌鄰國,太宗知之,於是詔使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郭孝恪等領兵擊之,其又命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渾聯兵討伐訶黎布失畢。

龜茲王伐疊卒,弟訶黎布失畢立,浸失臣禮,侵漁鄰國。上怒,戍寅,詔使持節、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副大總管、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安西都護郭孝恪等將兵擊之,仍命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渾連兵進討。(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阿史那賀魯原本臣屬於西突厥,聞唐出兵龜茲,他竟願意作為唐之嚮往,助太宗出兵龜茲。

原來西突厥的乙毘咄陸可汗初時曾以阿史那賀魯為葉護,使之居住於多邏斯水,統領處月、處密、始蘇、歌邏祿、失畢五姓之眾。

初,西突厥乙毘咄陸可汗以阿史那賀魯為葉護,居多邏斯水,在西州北千五百里,統處月、處密、始蘇、歌邏祿、失畢五姓之眾。(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乙毘咄陸奔吐火羅後,新任可汗,即乙毘射匱可汗遣兵迫逐阿史那賀魯,其部落於是亡散。

乙毘咄陸奔吐火羅,乙毘射匱可汗遣兵迫逐之,部落亡散。(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阿史那賀魯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決定歸附唐室。太宗將賀魯處置於庭州莫賀城,拜左驍衛將軍。

乙亥,賀魯帥其餘眾數千帳內屬,詔處之於庭州莫賀城,拜左驍衛將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後來,唐兵出擊龜茲,賀魯願為嚮導,太宗於是以賀魯為昆丘道行軍總管,加以厚賜。

賀魯聞唐兵討龜茲,請為鄉導,仍從數十騎入朝。上以為昆丘道行軍總管,厚宴賜而遣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西突厥又有一相屈利啜,希望協助唐室一臂之力。

庚寅,西突厥相屈利啜請帥所部從討龜茲。(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終於,阿史那社爾先在九月大破處月、處密。

九月,庚辰,昆丘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社爾擊處月、處密,破之,餘眾悉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社爾乘勝引兵自焉耆之西直趨龜茲北境,兵分五路,焉耆王薛婆阿那支見唐軍襲來,棄城逃奔龜茲,保其東部邊境。社爾派兵追擊,擒而斬之,改立先那准為焉耆王。

阿史那社爾既破處月、處密,引兵自焉耆之西趨龜茲北境,分兵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棄城奔龜茲,保其東境。社爾遣兵追擊,擒而斬之,立其從父弟先那准為焉耆王,使修職貢。(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社爾之做法,令龜茲大為震憾,守將多棄城逃走。社爾進駐磧口,距離龜茲之都城僅三百里。他派韓威率領千餘騎為前鋒,曹繼叔次之,前往多褐城。龜茲王訶利布失畢等人率領部眾五萬抵抗唐軍。

龜茲大震,守將多棄城走。社爾進屯磧口,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韓威帥千餘騎為前鋒,驍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至多褐城,龜茲王訶利布失畢、其相那利、羯獵顛帥眾五萬拒戰。(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韓威故作逃遁,引龜茲眾人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會合。會合後,唐軍頓時聲勢大振。龜茲見狀,大為恐懼,打算退卻,卻為繼叔所乘,龜茲終於大敗收場。

鋒刃甫接,威引兵偽遁,龜茲悉眾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軍合。龜茲懼,將卻,繼叔乘之,龜茲大敗,逐北八十里。(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龜茲兵敗,國王布失畢及羯獵顛後來被阿史那社爾所擒。

龜茲王布失畢既敗,走保都城,阿史那社爾進軍逼之,布失畢輕騎西走。社爾拔其城,使安西都護郭孝恪守之。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帥精騎追布失畢,行六百里,布失畢窘急,保撥換城,社爾進軍攻之四旬,閏月,丁丑,拔之,擒布失畢及羯獵顛。(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然而,龜茲之丞相那利竟僥倖脫身,其更用計復取龜茲的都城,並殺害守城之安西都護郭孝恪。

那利脫身走,潛引西突厥之眾並其國兵萬餘人,襲擊孝恪。孝恪營於城外,龜茲人或告之,孝恪不以為意。那利奄至,孝恪帥所部千餘人將入城,那利之眾已登城矣。城中降胡與之相應,共擊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敵,將復出,死於西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在崔義超、曹繼叔、韓威的努力下,那利才退兵。那刮後來引山北龜茲萬餘人奪取都城,為曹繼叔逆擊,大破之,斬首八千級。那利不久被龜茲人所擒,押送至唐之軍營。

城中大擾,倉部郎中崔義超召募得二百人,衛軍資財物,與龜茲戰於城中,曹繼叔、韓威亦營於城外,自城西北隅擊之。那利經宿乃退,斬首三千餘級,城中始定。後旬餘日,那利復引山北龜茲萬餘人趣都城,繼叔逆擊,大破之,斬首八千級。那利單騎走,龜茲人執之,以詣軍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至此,社爾立了大功,西域各國全震懾於唐之軍事實力。

阿史那社爾前後破其大城五,遣左衛郎將權祗甫詣諸城,開示禍福,皆相帥請降,凡得七百餘城,虜男女數萬口。社爾乃召其父老,宣國威靈,諭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葉護為主,龜茲人大喜。西域震駭,西突厥、于闐、安國爭饋駝馬軍糧,社爾勒石紀功而還。(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龜茲一役,阿史那賀魯這一位嚮導功不可沒,太宗於是以他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以鼓纛,派遣他前往招討西突厥之未服者。

戊寅,以昆丘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以鼓纛,使招討西突厥之未服者。(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太宗對龜茲王布失畢又格外開恩,以他為左武衛中郎將。

(貞觀二十三年)春,正月,辛亥,龜茲王布失畢及其相那利等至京師,上責讓而釋之,以布失畢為左武衛中郎將。(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唐室在龜茲之拓展大致如上。東北方面,貞觀二十二年十一月,太宗因應契丹內附,設置松漠府。

十一月,庚子,契丹帥窟哥、奚帥可度者並帥所部內屬。以契丹部為松漠府,以窟哥為都督;又以其別帥達稽等部為峭落等九州,各以其辱紇主為刺史。以奚部為饒樂府,以可度者為都督;又以其別帥阿會等部為弱水等五州,亦各以其辱紇主為刺史。辛丑,置東夷校尉官於營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太宗又先後置「瑤池(案:即崑崙山附近)都督府」、「豐州(案:即內蒙古地區)都督府」,加強對邊彊民族的管治、控制。

二月,丙戌,置瑤池都督府,隸安西都護;戊子,以左衛將軍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三月,丙辰,置豐州都督府,使燕然都護李素立兼都督。(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西南徒莫祗等蠻內附,太宗以其根據地為傍、望、覽、丘四州,隸屬朗州都督府。

西南徒莫祗等蠻內附,以其地為傍、望、覽、丘四州,隸朗州都督府。(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當時薛延陀尚有一些殘餘勢力,太宗於是遣執失思力清除之。

辛未,遣左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出金山道擊薛延陀餘寇。(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薛延陀敗亡後,回紇迅速的取而代之。不過,其旋即出現內部問題。回紇首領吐迷度兄長的兒子-烏紇與俱羅勃合謀殺害吐迷度以歸附車鼻可汗。燕然副都護元禮臣知悉此事,用計誘斬烏紇,回紇頓時變得羣龍無首。

回紇吐迷度兄子烏紇蒸其叔母。烏紇與俱陸莫賀達官俱羅勃,皆突厥車鼻可汗之婿也,相與謀殺吐迷度以歸車鼻。烏紇夜引十餘騎襲吐迷度,殺之。燕然副都護元禮臣使人誘烏紇,許奏以為瀚海都督,烏紇輕騎詣禮臣謝,禮臣執而斬之,以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太宗為免回紇發生內亂,派兵部尚書崔敦禮前往安撫回紇各部。俱羅勃後來入朝,太宗把他拘留,以防其使回紇出現動亂。

上恐回紇部落離散,遣兵部尚書崔敦禮往安撫之。久之,俱羅勃入見,上留之不遣。(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太宗又另立吐迷度的兒子翊左郎將婆閏為左驍衛大將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

甲戌,以回紇吐迷度子翊左郎將婆閏為左驍衛大將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綜上所述,太宗之對外政策主要以主動、進取為其特色。其一方面積極介入邊境各國之事宜,為之排難解紛;一方面盡力對待各國臣民以寬仁,使唐室聲威遠播。時至今日,我們仍知太宗被四夷尊稱為「天可汗」,此和太宗積極、主動的對外政策不無關係(吾人試以此和明太祖之對外政策比較一下,即可知第三帝國之內斂、閉固,與第二帝國之寬廣、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