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談電影《破・地獄》之七

電影《破・地獄》使用了許多巧妙技法,令作品的藝術水平提高。

(1) 運用讖語

郭文死前,與道生在家最後一次見面,閒聊中,他提到「竹子開花,家散」。儘管道生安慰這是老一輩欺騙人的話語,後來事實證明郭文離世,志斌在外,獨留文玥,郭家真的散了。一語成讖,正是伏筆的運用。又郭文與道生唱南音「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既是二人破冰的契機,亦伏二人最後陰陽永隔。

(2) 角色命名有深意

郭文玥,「文」指郭文,「玥」指珍寶,郭文的珍寶,父親疼愛、珍惜女兒之情躍然紙上,反襯出父女矛盾無從消解的悲哀。另外,Hello 文是閪佬文的諧音,暗示郭文為人難相處,名字裡見出人物真個性,此與隨意改名不可同日而語。

(3) 善用象徵物件

為了突顯文玥女漢子形象,著墨描寫她不穿胸罩。保存陳年藤椅反映郭文念舊重情。合桃酥是妻子生前愛吃,天天買來供奉,可見郭文思念亡妻數十年如一日。另南音、大紅袍象徵郭文愛好和堅守中國傳統文化,道生身上的西服是其買辦思維的標誌。浮雲蔽日的鏡頭,喻郭文逝世,道生為生育小孩的問題困擾。

(4) 對白精警

道生與女友為生育小孩爭辯,道生拋出一句,老年生子,要麼一老一幼都不開心 (彼此都不願死別),要麼一個開心一個更不開心 (兒子不孝,父親痛心),切中曾思考相關問題者的心聲。又郭文「到站就要落車,要落車而不讓其落車,就是自私」,以落車喻死亡,充滿哲理,發人深省。至於道生「新人、先人,禮金、帛金,一字之差」,惹笑得來道出實情,亦反映道生早期對殯儀行業的敷衍了事。對白別出心裁,令觀眾對角色、對電影都留有深刻印象。

(5) 利用矛盾製造張力,推進故事發展

以道生和女友為例,在道生的立場,他是為兒子未來及自己打算,知悉老來得子必生悲劇,在慎重考慮下,不如不生。女友則是著眼自己年紀不輕,身體機能下降,再不生日後可能無法成孕。價值觀矛盾造成二人爭吵,險些分離,化解二人感情危機的契機,正是郭文之死。原來能夠生而為人,欣賞沿途風光,已是福氣,何必要扼殺一個靈魂來世享福的機會?況且,憂慮亦未必真成事,多想有何益處?郭文之死開悟了道生,成全二人再次同步。

電影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結局略嫌不合情理。譬如說,郭文一直死守傳統,他有沒可能留下遺言,要求兒女為自己破地獄?又兄妹長期價值觀分歧,會否因為一場法事而馬上消解?文玥馬上與志斌一家團聚,既往不咎?不太可能吧!當然道生由不贊成生育轉變為首肯,也需要更多解釋。

對傳統禮節儀式要有理解,但亦顧及在生者感受,酌量改革。作為父親,別把自己想法套向兒子,愛子女要敢於表達,竊以為是電影想給予觀眾的啟發。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29-03-2025, 新舊歌合集 / 香港女團作品 / STEP by STEPHY 鄧麗欣紅館演唱會 2025 精華重溫)

1. Day 許軼@COLLAR – Wait A Second

2. 乙女新夢 – 戀愛禁止

3. 乙女奇蹟 – 你和奇蹟

4. Cozy Syndrome – 沒遺憾放任

5. Teddy Fan 范梓謙 ft. Billy Choi – 不想放假

6. 雲浩影 – 你在我不遠處

7. Cookies – 心急人上 (STEP by STEPHY 鄧麗欣紅館演唱會2025)

8. 鄧麗欣 – 親朋勿友 (STEP by STEPHY 鄧麗欣紅館演唱會2025)

9. 鄧麗欣 – 黑白照 (STEP by STEPHY 鄧麗欣紅館演唱會2025)

10. As One – Candy Ball

11. Super Girls – 蓓蕾

12. HotCha – 對我有感覺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25434126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略談明代蝗災

元末民變,跟蝗禍有關,見《元史》「蝗,民大饑」、「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民大饑」、「蝗自河北飛渡汴梁,食田禾一空」。蝗蟲肆無忌憚侵蝕農作物,竟釀成嚴重的饑荒。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民間,深知蝗禍之苦,故即位後,每遇蝗災,必減免田租,以舒緩農民的經濟壓力。洪武年間,山西、山東、北平、河南等地皆曾發生蝗災。

至成祖,蝗禍依舊,其主要對治之法為派人捕蝗,見《明史》「捕山東蝗」、「蝗蝻害稼即捕絕之」、「遣使捕北京、河南、山東州縣蝗」。宣宗朝,仍「遣官捕近畿蝗」,但有意見反映「往年捕蝗之使害民不減於蝗」,《捕蝗詩》的出現,可見成祖以來做法存有流弊。

派人捕蝗雖不完善,卻始終沿用 (因無其他更有效之方法)。二祖、仁、宣時,施行仁政,「蝗蝻始生,必遣人捕枌」。祖宗世代相傳,即使世宗、神宗疏於民事,災荒甫至,仍「必賜蠲振,不敢違祖制」。此為明代施政較為可觀的一面。又派人捕蝗以外,不時蠲減、振貸、均糴以緩和災荒造成的不良後果。

《明代蝗災與治蝗研究》統計,明朝先後發生蝗災 967 次,平均每年便要爆發三次蝗災,越到明朝中後期,頻率越高。

崇禎年間,「山東、河南蝗,民大饑」,「兩畿、山東、河南、山、陜旱蝗,人相食」,「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旱蝗,山東寇起」,我們有理由相信,明末民變越趨嚴重,跟蝗災無法遏止,饑荒連年有密切關係。

《明史紀事本末》有「中原群盜」一章,其中明白提到:

是年,兩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浙江大旱蝗。至冬大饑,人相食,草木俱盡,道殣相望。河南土寇並起,自真定至河上道路梗塞。

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旱蝗,多饑盜。

據此,更見流寇滋長與旱蝗發生密不可分。

《劍橋中國明代史》以下一段分析值得注意:

……1641 年乾旱和蝗蟲成災……餓死許多人,到處是乞丐,殺害嬰孩,甚至人相食……由於普遍的糧食囤積和投機,食物價格上漲,而流通的白銀量急劇緊縮,情況更加惡化。在 17 世紀 40 年代,儘管水、旱、蟲災很嚴重,但在許多「饑饉」地區,顯然仍可買到大米,問題是價錢太貴,許多人買不起……盜匪活動增加,饑餓的農民在鄉村到處流浪覓食。

扼要言之,蝗災令糧食短缺,現存米糧被囤積,人民負擔不起天價,饑腸轆轆,遂淪為饑民,或加入流寇,或人食人。

這種情況,在新莽末年曾經出現,《漢書》記載「枯旱霜蝗,飢饉薦臻,百姓困乏,流離道路」、「連年久旱,百姓飢窮,故為盜賊」、「四方皆以飢寒窮愁起為盜賊,稍稍群聚」。歷史出奇地重複,教人意外。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江陵與京口

桓玄 (桓溫之子) 起兵作亂,「自江陵入建康僭大位」。江陵位於今湖北省荊州市,其戰略重要性,見於三國時東吳將領甘寧之言,他說:「荊州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蓋江陵之得失,南北之分合判焉,東西之強弱系焉。此有識者所必爭也。」孫皓亡國,是因為晉杜預取得江陵,由此可知江陵與建康的存亡緊密扣連。

不過,江陵有一致命缺陷,「論者謂襄陽不守,則江陵以北危;夔峽不固,則江陵之西病」。扼要言之,江陵不能獨守,必須同時握有襄陽和瞿塘峽,江陵才得保安全。以三國時的吳國為例,「吳人不能得襄陽,引江陵之兵以攻魏,輒破於襄陽之下」。到了後來,南宋之鄂州不能抵擋蒙古鐵騎,亦因襄陽已然落入蒙古之手。所以,襄陽、江陵兩相比較,襄陽地勢實勝一籌,但兩地皆可讓敵軍戰船順流而下,則一。

桓玄亂兵受到制抑,主要因為劉裕「舉兵京口」勤王。京口是今江蘇省鎮江市的古稱,其重要性,杜佑說得最清楚:「京口因山為壘,緣江為境。建業之有京口,猶洛陽之有孟津。自孫吳以來,東南有事,必以京口為襟要。京口之防或疏,建業之危立至。」南宋事功學派陳亮甚至認為,「昔人謂京口酒可飲,兵可用,而北府之兵,為天下雄。蓋地勢然也。」北府兵並非特別驍勇,而是其軍府所在地北府 (即京口) 地勢險要使然。

桓玄卒之兵敗,劉裕則憑北府兵屢立戰功,終於代東晉自立,創建南朝第一個王朝 – 劉宋政權。

進入南朝,江陵、京口仍發揮巨大影響力,「侯景肆兇,建康傾陷,蕭繹為謀不遠,茍安江陵」,何以梁元帝要用江陵作基地對付侯景?除了建康殘破,更要緊是江陵足以控制建康存亡。他萬萬想不到,蕭詧會據襄陽歸降西魏,結果「梁元帝都江陵而眆襄陽,襄陽挾魏兵以來,而江陵之亡忽焉」。至陳朝,襄陽仍為北周所有,故隋能輕易滅陳,而陳全無招架之力。

至於京口,「韓擒虎渡採石,賀若弼渡京口,而陳以亡」,「隋之亡陳,京口實為兵鋒也……隋開皇九年,賀若弼自廣陵濟江,拔京口」,據此可知隋文帝能夠一統天下,是因為取得京口的控制權。

錢穆說:

我們若不明白各時代的地理情況,便不易明白到各時代的歷史事實。(《中國歷史研究法》)

以東晉南朝為例,若不了解武昌、襄陽、石頭城、壽春、江陵、京口在地理上的優缺點,東晉內亂、淝水之戰、隋朝統一等,實在很難說個明白。

近人陳寅恪<述東晉王導之功業>、傅樂成<荊州與六朝政局>專從歷史地理的角度,指出:荊州 (包括江陵、襄陽、武昌) 位處長江中游,對於下游揚州佔有地形優勢,其因此成為攻略或防守江東的前哨。他們的看法基本上已成為治魏晉南北朝史者的常識。

[註] 文中所引未有標明出處者,皆來自清人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由乙女新夢 Rinka 的熊啤啤說起

一份由不再追捧自己的粉絲所送贈的禮物,idol 本人不但未有丟棄,反而好好保存在家長達十年之久。3 月 15 日是 idol 出道十周年正日,這份禮物首次出門,被放在台前賜予 idol 表演的力量與勇氣,這位重情、念舊的 idol,正是乙女新夢的淺紫色擔當 Rinka。

禮物是一個熊啤啤,身穿淺藍色裙子,正是十年前 Rinka 仍為乙女奇蹟成員時身穿的打歌服。縱然隨時日遠去,歌迷的小心思已成歷史,但看在 Rinka 眼裡,歌迷當年的支持是永恆,也是她最在乎。外表帥氣、高冷背後,是一顆熾熱敏感的心靈。她甚至願意唱一首很久未唱過的歌,全因粉絲曾表示喜歡聽。

感言部份,Rinka 毫無保留向在場觀眾剖白內心感受。她承認自己是一個正直的人,而很不幸,在現實世界中,正直、善良的人常常被欺負,得不到應有的好回報。不過,她覺得,做正直、善良的人還是需要的,這個世界該有正直、善良的人繼續發揮正面影響,而她希望一直做善良、正直的 idol,為大家發放正能量。這番話聽得出是由衷之言,或許就是 idol 的使命感,也是她堅持要站在舞台的原因。要之,充滿溫度,教人感動。

物販時段,有一由奇蹟年代追隨至今的忠實花粉到場,他帶來了那些年 Rinka 的珍貴生寫,可見其有備而來,專程慶賀自己的推出道十周年。Rinka 看到自己往昔的相片,一臉靦腆尷尬,囑咐在場小助手:「揀幾張靚嘅放就可以」,小助手是花粉,回答:「唔駛揀啦,張張都好靚,冇唔靚」。互相閒聊對談,卻洋溢著愛。

什麼是 idol?idol 就是有一種氣場,能夠憑其個人的人格魅力、舞台優秀的表現,連結到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層的支持者,令他們都願意為你應援、歡呼。箇中不是戀愛感的販賣,也不是形而下的性欲吸引,而是靈性上的接通。很抽象,但身在其中,會感到這份連結很實在。

十年人事幾番新,多少物是人非,但時間也驗證出愛與堅持,Rinka 確實喜愛舞台與花粉,當年奇蹟的支持者亦對她念念不忘、魂牽夢縈,雖然臉上都是歲月的痕跡。

「喂 我 2 歲啦!NonStop Live」屬拼盤 live,Rinka 只是其中一個演出單位,同台還有其他尚待被人欣賞的地下女子偶像組合。門票將近四百元,聽四首歌,有人覺得不值,但真心喜歡,有時不用太計較,畢竟能在出道十周年正日見上一面,已是無價的回憶。

有人戲稱可以將歷年「包子」(Rinka 暱稱) 相片集合,辦一個歷史回顧展覽,應該很可觀。筆者想到 1 月初 Lolly Talk 的 Sinnie 亦有一個人展,由部員們自發組織籌備,場內除了相片,更有充滿詩意和情感的文字,Sinnie 和 Rinka 是好朋友,二人同樣是有溫度、感性的人。

台上的 Rinka,是一顆耀目的星星,散發著星光。台下送來的一束花,示意「我們都在陪伴」,一切都由歷經十年寒暑的熊啤啤見證著,仍是那條淺藍色裙子,初心未忘,很美很美。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22-03-2025, 新舊歌合集 / 經典日文舞曲 / 盧國沾詞選)

1. GARNiDELiA – Gokuraku Joudo (極樂淨土)

2. WINK – 淋しい熱帯魚 (寂寞的熱帶魚)

3. WINK – 愛が止まらない 〜Turn It Into Love〜 (愛不停止~轉化為愛)

4. Kaleidoscope – 盛夏涼風

5. 鄧麗欣 – 派對動物 (step by stephy 鄧麗欣紅館演唱會 2025 版本)

6. Rika 胡敏嘉 + 孔德朗 – 你和奇蹟 (生誕暨出道十周年 live version)

7. FIESTER + Cozy Syndrome – 防御作戰中止

8. 關正傑 – 大地恩情

9. 關正傑 – 殘夢

10. 關正傑 + 雷安娜 – 人在旅途灑淚時

11. 葉振棠 – 戲劇人生

12. 葉振棠 – 太極張三豐

13. 張德蘭 – 鮮花滿月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24910038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恭親王奕訢的升與降

在辛酉政變被扳倒的八大臣中,有一杜翰,為咸豐帝師杜受田長子。《清史稿・杜翰傳》:

上崩於行在,穆宗即位。御史董元醇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載垣、端華、肅順等持不可,翰附之,抗言甚力,遂黜元醇議。肅順曰:「君誠不愧杜文正之子也!」既而載垣等以竊奪政柄被罪,翰連坐,議革職戍新疆,詔原之,褫職,免其發遣。同治五年,卒。

值得留意是他站到肅順一邊,反對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獲肅順讚賞「不愧杜文正 (杜受田) 之子」。

今天讀清史,每謂肅順跋扈專橫,為朝中大臣所痛恨。其實,肅順果真純粹意圖奪權?綜觀國史,皇帝年幼,母后臨朝,很容易造成外戚 / 權臣坐大,漢武帝因此要賜死鉤弋夫人。肅順反對兩宮垂簾,也有為國家社稷長遠大局著想。杜翰本乎儒家經義,堅決不接受「牝雞司晨」,與肅順看法一致,所以肅順用「不愧杜文正之子」稱讚他,覺得他有乃父之風,對儒家經史了解通透,且身體力行。

事實上,肅順與朝中大臣交惡,不排除跟他破格擢用大量漢人官員如曾國藩、左宗棠等有關。滿洲親貴有感既得利益受損,遂轉為支持恭親王奕訢,決意剷除肅順等人。

辛酉政變後,奕訢

授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命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並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尋命兼宗令、領神機營。(見《清史稿・奕訢傳》)

文祥為奕訢左右手,《清史稿・文祥傳》:

穆宗即位,肅順等專政,文祥請解樞務,不許。十月,回鑾,偕王大臣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同治元年,連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為內務府大臣,兼都統……

……文祥自同治初年偕恭親王同心輔政,總理各國事務,以一身負其責。洋情譸幻,朝論紛紜,一以忠信持之,無諉卸。洎穆宗親政,臚陳歷年洋務情形,因應機宜甚備,冀有啟悟。

據此可知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中國外交部前身)、推行洋務運動,文祥皆參與其中,為主要骨幹成員。

不過,奕訢未幾遭遇政治危機,《清史稿・奕訢傳》:

四年三月,兩太后諭責王信任親戚,內廷召對,時有不檢,罷議政王及一切職任。尋以惇親王奕誴、醇郡王奕枻及通政使王拯、御史孫翼謀、內閣學士殷兆鏞、左副都御史潘祖蔭、內閣侍讀學士王維珍、給事中廣誠等奏請任用,廣誠語尤切。兩太后命仍在內廷行走,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入謝,痛哭引咎,兩太后復諭:「王親信重臣,相關休戚,期望既厚,責備不得不嚴。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須知兩宮太后 (主要是慈禧太后) 和奕訢聯手,只是一臨時的政治聯盟,隨著肅順等被殺,彼此再無共同敵人,往昔盟友未嘗不可因猜疑而轉成政敵。

奕訢畢竟是親王,當今天子是同治帝,而同治帝生母是慈禧。任他有再多抱負,立再多功勳,始終不能不看慈禧面色 (因慈禧較接近權源)。

由被指責「信任親戚,內廷召對,時有不檢,罷議政王及一切職任」,奕訢與慈禧之間已存在芥蒂。至圓明園重修一事,奕訢直接頂撞剛親政的同治帝,卒之再次捲入政治漩渦。

關於重修圓明園,可參考下列諸條史料:

《清史稿・后妃傳》:

同治間,穆宗議修圓明園,奉兩太后居之,事未行。

《清史稿・游百川傳》:

十二年,上親政,命葺治圓明園,奉皇太后駐蹕。御史沈淮疏請暫緩修理,上特諭宣示孝養兩宮之意,專修安佑宮供奉列聖御容,暨皇太后駐蹕之所,治事之地,量從節儉,不事華靡,此外均不必興修。百川繼疏申諫,上召入詰責,百川侃侃正言無所撓,上為動容,一時敢諫之名動朝野。

《清史稿・李宗羲傳》:

時詔修圓明園,宗羲疏言:「外侮內患,天時人事,皆有可慮。請省營繕,減服御。」十三年,又疏言:「星變屢見,外患方熾。上年御史沈淮奏請停止園工,臣亦冒貢愚忱。茲復有不能已於言者,時局艱難,度支短絀,特一端耳。今外人入處肘腋,圓明園距京城數十里,既無堅城管鑰之固,復少大枝護衛之兵。頻年以來,每遇民、教爭鬥,外人動挾兵船要求。天津朝警,則海澱夕驚。皇上奉皇太后於此,此臣所萬分不安者也。如蒙皇上乾綱立斷,速諭停工,天下臣民,知皇上有臥薪嘗膽之思,必共振敵愾同仇之氣。人主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茍無敬畏之念,則驕肆之心生;茍無忠諤之臣,則讒諂之人至。近日大學士文祥引疾,侍郎桂清外調,道路頗有惜詞。臣竊謂老成憂國者,宜留之左右,以輔成聖德;忠直敢諫者,宜誘之使言,以恢張聖聽。」疏入,上嘉納之。

《清史稿・奕訢傳》:

十二年正月,穆宗親政,十三年七月,上諭責王召對失儀,降郡王,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奪載澂貝勒。翌日,以兩太后命復親王世襲及載澂爵。十二月,上疾有間,於雙俸外復加賜親王俸。旋復加劇,遂崩。德宗即位,復命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

《清史稿・文祥傳》:

既而恭親王以阻圓明園工程忤旨斥罷,文祥涕泣,偕同列力諫,幾同譴。恭親王尋復職,而自屢遭挫折後,任事不能如初。文祥正色立朝,為中外所嚴憚,朝局賴以維持,不致驟變。

《清史稿・李鴻藻傳》:

時有修葺圓明園之旨,朝臣同起力爭。鴻藻亦言:「粵、捻初平,回氛方熾,宜培養元氣,以固根本。不應虛糜帑糈,為此不急之務。」乃止。

《清史稿・翁同龢傳》:

又圓明園方興工,商人李光昭矇報木價,為李鴻章所劾論罪。廷臣多執此入諫,恭親王等尤力諍,上不懌。同龢面陳江南輿論,中外人心惶惑,請聖意先定,待時興修。乃議定停園工,並有停工程、罷浮費、求直言之諭。

扼要言之,同治十二年 (1873 年),同治帝親政,為孝養兩宮太后,他決定重修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結果遭到大臣們一面倒地反對。大臣們反對的理由有三:

1. 國家面對內憂外患,應避免大興土木,節省開支;

    2. 圓明園附近時有教案發生,加上外國炮艦動輒駛近天津,奉兩宮太后於此居住,不見得符合孝道;

    3. 有商人藉承辦重修工程中飽私囊。

    這件事上,奕訢的取態是站在大臣一邊,所謂「阻圓明園工程忤旨」。同治帝大怒,「諭責王召對失儀,降郡王,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奪載澂貝勒」。有趣的是,慈禧竟力挺奕訢,對兒子所為不以為然,「翌日,以兩太后命復親王世襲及載澂爵」,同治帝心灰意冷,可想而知。

    一年後,同治帝病逝,但奕訢經此,「任事不能如初」。據《清史稿・奕訢傳》「太后諭責王等委靡因循」、《清史稿・后妃傳》「太后責恭親王奕訢等因循貽誤」推斷,奕訢可能不復有當年銳意改革的熱誠,做事變得因循保守。此一轉變,自然和他明白自己的角色身份有關,他永遠只能是輔助的親王。皇帝、太后要一意孤行,他是無能為力的。

    有清一代,每逢新君親政,前朝權臣必被鬥倒,順治清算多爾袞、康熙擒鰲拜、嘉慶抄和珅的家、咸豐扳倒穆彰阿,皆其例也。同治親政,奕訢險些成為箭靶。僥倖逃脫,改採守勢,因循自保,亦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