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俄國覬覦中國東北

1894 – 95 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戰爭以清廷戰敗告終,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條約其中一項條款是將台灣、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對於割讓遼東,俄國反應非常大,《清史稿.邦交志一.俄羅斯》:

明年春,與日本講成,割臺灣及遼河以南地,俄聯法、德勸阻遼南割地,日本不允。俄忽調戰艦赴煙臺,日本允還遼,惟欲於二萬萬外加償費。

俄國主動從外交途徑聯合德國、法國向日本施壓,甚至不惜動用武力恫嚇,其非有意幫助清朝,實為自身在東亞之利益打算。關於這一方面,許景澄看得最清楚,《清史稿.許景澄傳》:

是時俄、德迫日人還遼東,景澄曰:「俄謀自便,德圖償報,事故從此多矣!」

果然,「三國干涉還遼」未幾,德國借兩名傳教士在山東省曹州府鉅野縣被殺 (即曹州教案),出兵佔據膠州灣,旋即向清政府提出租借,為期九十九年。消息傳出,俄國亦強佔旅順、大連,《清史稿.邦交志一.俄羅斯》:

(光緒二十三年 (1897 十一月,俄以德占膠州灣為口實,命西伯利亞艦隊入旅順口,要求租借旅順、大連二港,且求築造自哈爾濱至旅順之鐵道權。

旅順的重要性,可參考王家儉<旅順建港始末 (1880 – 1890)>:

位於遼東半島的南端,東太平洋、西扼渤海灣,是我國華北最重要的國防門戶。清末時期,李鴻章鑒於其處形勝天然,位置險要,決定將之建為北洋海軍的基地 (Naval Station),於是大力展開經營、修築砲臺、營壘、船隖、船池、廠房、倉庫以為海軍停泊修理之所,我國之有近代化軍港,自此始。

俄國主要海岸線位於北冰洋一帶,境內港口在冬季常被冰封,限制了國家的海上活動和經濟交流。故此,擁有一個暖海港 (ice-free port,即全年不結冰的港口) 對俄國全年進行海運和軍事行動至關重要。而旅順恰好是一座不凍港,所以俄國對之虎視眈眈。

至於大連,同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經濟中心。干涉還遼,實際是要將自身勢力延伸到遼東半島,俄國野心至此徹底暴露。

不止於此,還想取得修築哈爾濱至旅順的鐵路權。這段鐵路即東清鐵路南下支線。東清鐵路西起赤塔,東到海參崴,以哈爾濱為中心。南下支線經長春、沈陽至旅順 / 大連,可謂貫穿東北三省主要命脈。《清史稿.許景澄傳》:

會俄建西比利亞鐵道,謀自黑龍江達海參崴,朝議拒之,乃更名商辦,許中國投貲五百萬,所謂東清鐵路公司也。詔景澄綜其事,力阻路線南溢,稽察運船毋漏稅。已而俄人索租旅順……

試想一下,南下支線是俄國佔主導地位下修建,旅順、大連亦被俄國強行租借,鐵路除了方便物資運輸,更可以快速運兵往前線。如此下去,東北尚有什麼國防可言?清朝變相默許東北喪失!朝中上下反對東清鐵路,特別是南下支線的修築,是有原因的。奈何國家積弱,無法阻擋。

《清史稿.邦交志一.俄羅斯》:

十二月,俄以兵入金州城徵收錢糧,阻之,不省。鄉民聚眾抗拒,俄人遂於貔口槍斃華民數十……俄皇謂許景澄曰:「俄船借泊,一為膠事,二為度冬,三為助華防護他國占據。」

金州城、貔口隸屬大連市,據此可知俄國入大連期間,曾對當地中國人進行經濟掠奪,並為此開殺戒。

肆意侵占他人領土,犯下血跡斑斑的罪行,仍以「助華防護他國占據」包裝粉飾,只有俄國如此厚顏無恥!

二十年代,蘇聯取俄國而代之,仍以「扶助被壓迫民族對抗帝國主義殖民地侵略」一類漂亮說辭,附以豐厚的經濟援助,扶植中共,滲透顛覆國民黨,以遂其赤化全中國之欲望。可憐中國政客、學者對俄國一知半解,心存善念,終至墮入陷阱而不自知。

義和拳亂導致八國聯軍入北京,俄國藉口防馬賊、保鐵路,乘機出兵侵佔東北三省。《辛丑和約》簽訂後,清廷與俄國商議接收東北三省事。李鴻章手擬四事:一,歸地;二,撤兵;三,俄國在東三省,除指定鐵路公司地段,不再增兵;四,交還鐵路,償以費用。未成事而鴻章逝世 (《清史稿.邦交志一.俄羅斯》)